※ 引述《ak47ceo (ak47炸你全家)》之銘言:
: 林奕含的文筆好到靠北
: 但別忘記他當時可是理組 目標非常明確
: 如果沒有陳星
: 林奕含考上北醫後
: 大概會追隨著爸爸的路成為醫生
: 然後醫學系讀七年
: 當個小小的R沒天沒夜
: 如果是外科還會因為長期久站腿部開始靜脈曲張
: 不只埋沒了文學天賦還平平凡凡的度過一生
: 悲劇的過往反而讓理組的林奕含
: 折磨出耀眼的光
: 如果沒有陳興,林奕含是不是就不林奕含了
這東西我一直在想
到現在我還是有個疑惑
作家之死,為什麼這個文壇(泛指出版社、各個吹捧的作家前輩以及看很久的讀者)可以
置身事外,甚至是以一個公卿的高度在哀傷檢討?
我手上有幾套都是作者長年憂鬱下的作品被捧成文壇之星,例如黃國峻,在他的書裡面
將自己的症狀歸類為賀爾蒙失調,寫出來的東西下筆有神,在「賀爾蒙失調」筆法下越寫
越神,越神文壇就越捧,越捧就越用這種筆法寫下去。
然後他就死掉了。
寫作這種東西,有沉浸在其中過的人應該都會有那種感受,當你的心情被文字拉著走,
那種一瀉千里被後的感覺其實是深沉的負面情緒,有些不精準但頗可參考的腦科學家會告
訴你,創作藝術用右腦,這多愁善感的右腦啊,越動使你越憂鬱。
雖說講出心底隱藏的傷痛是治療的一部分,但當你的創作來源是你的負面處境,這下可
不得了,你越創作,你的腦袋不斷陷入憂鬱情緒,你的傷痛像未能痊癒的瘡疤一再被挑起
,就像過敏原一樣正回饋,負面情緒帶動負面情緒,成了個不可解的循環。
然後觀眾,那些文壇,那些看著書義憤填膺,卻不像八卦版友這樣群情激憤做出行動,
而是看著書滿腔熱血,然後什麼都不作,什麼都不想做的文壇。一邊享受著作者的負面情
緒,一邊呢,又再期待著作者端出什麼樣更負面的東西來滿足他們文壇的慾望。
這好像什麼,好像看A片的肥宅,這底下的文壇不是肥宅,是義憤填膺打著手槍的肥宅,
這讀者與作者共享的負面情緒,我們稱為窺淫慾。
當一個作者的文字透露出求助訊號,醫療界的社工界的法律界的自有他們可能的解法,
但當作者的求助訊號被文壇抓住了,把你當成了璞玉或未琢磨的鑽石放在大眾下閃閃發光
,被當成了文壇之光,文學界的翹楚,這些其他更科學的可能的解法就越去越遠了。
我們的文學界提倡著哀苦悲戚,我們華人的文學課本的文學文壇愛的文學都是這些悲苦
淒涼,沉迷在傷痛與苦楚之中不斷的鼓勵作者去戳傷口給人看,而不是求助於真正有解的
專家。
而為什麼文壇可以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