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evin10613 (阿一)》之銘言:
: 國小國中高中都做過智力測驗
: 但從來都不知道結果的我
: 知道自己絕對是凡人一枚
: 因為聽說測出超過140的人會被教育部還是學校特別關切
: 去考資優班或是一對一再測驗之類的
: 超出140也就是所謂的天才
: 請問大家有認識智商超過140或自己就是的
: 可以出來說一下這些天才們長大之後都在幹嘛嗎?
: 有個在當市長的我知道 其他請大家補充o'_'o
我讀完過整本唐鳳母親寫得成長戰爭,
讓我了解到一個天才兒童從小到大學左右年紀的成長歷程。
建議這邊140的人可以去讀一下,市圖有啊!
我發覺他的高智商除了有部分原因是遺傳以外,還有後天教育的因素。
他爸他媽雖然是高知識分子但也不是台大畢業,而是政大。
若要認真比較,台大的智商絕對是比較高的。
而且他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不是什麼高學歷的人士。
又不是那種清朝能考上進士的那種詩書侍宦之家的後代,
甚至也不是日治時代就是醫生的那種人的後代。
他爸(政大碩士)他媽(政大法律系)後來是到中國時報上班,
常常在寫文章批評時事,
我看到這裡在猜一個女生在懷孕時,
常接觸文字,常思考是不是一種很好的胎教?
也許要比較她同事的小孩的表現才能夠看出端倪。
難道作家、文字工作者的小孩比較聰明?
她母親說因為當年律師很難考,千人才取6吧!
所以她沒有考上,
所以說若要比智商高,能考上律師的那些才高,
我的結論就是他雙親也不是最強者,
然而卻能夠培養出智商反而超越醫師小孩的天才,
這一點讓我很好奇。
書裡面也提到他爸在國中的時侯會和他討論哲學問題,
所以我覺得家庭教育非常地重要,
而不是像有些爸媽只是丟補習班或是請家教就了事了,
沒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刺激,
也就是沒有提早受到比同年紀孩童還更高深的學問,
想在智商超越同年齡者,我想也很難吧。
這就是有種偷跑的感覺,
很多父母懂得讓自已的小孩接受更早幾年的學問,
造成一種超越同儕的假象,
當然也有這種真天才需要英才教育的。
至於他在國小被資優班者霸凌,
也許是因為那些人忌妒的原因,
書裡面也沒有寫很明,到底是何原因,
是因為老師發問問題,他總是第1個舉手,
還是說常和同學辯論問題?
而那些同學的父母是什麼身份,也都沒有寫出來?
醫生、律師、高級公務人員的小孩??
所以我無法判定到底他比那群人強在哪裡?
但是後來他開始看心理學的書,
學習和別人相處以後,
就再來沒有這樣子的情況。
在他爸30幾歲時到德國讀博士,相隔兩地,
此時他媽帶他認識很多對於資優教育有興趣的
老師教授們,
但是後來他母親和他及弟弟也去了德國,
那邊的情況是對他們很友善,
然而書中也有註明有個德國人跟他媽說其實他們也是排外的,
等他們如果讀當地的大學還是高中以上就曉得真實的情況,
我猜大概是資源不願意與外族分享的心態,
後來他自已發覺資工是個新領域,
不像數學物理領域已經有很多做古的名人,
他覺得無法超越前人,所以想在新領域留名,
後來居然寫了像google這種搜尋引擎的程式,
然而台灣沒有環境可以讓他發展成世界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