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中時電子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林全:台灣低薪 但購買力比英國高
3.完整新聞內文:
2017年05月08日 23:51 丁世傑
行政院長林全5日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台灣現狀是低物價、低薪資,但實質購買力比
英國還高。政府應創造環境,讓願意在台灣實現創業理想的人可繼續在台灣努力。
林全5日接受彭博社專訪,行政院晚間公布專訪全文逐字稿。
林全在專訪中表示,台灣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必須要持續創新。因為要增加就業,台
灣最大的問題是在產業外移之後,新的投資機會不足,造成投資偏重在資訊科技產業,其
他的產業幾乎很少,這部分必須要改變,讓投資的面向變廣、機會變多。
這些投資改變,當然也是希望在未來讓人才能夠進來,不能只單純地期待就業機會增加,
如果增加的都是低薪資的就業機會,這對台灣是沒有幫助的,要如何讓現在的薪資能夠上
升,一定是要把生產力提升。每個國家在全球化下,都面對這樣的挑戰。要薪資提升,就
要面對幾個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在創新時,是不是能夠讓社會財產不被剽竊走,這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台灣
現在有不少廠商,特別是對岸不斷希望吸引台灣人才過去(威脅),帶了很多剽竊的智慧
財產。這對台灣的產業是很大的傷害,希望這個問題能解決,讓這些產業創新的成果能夠
真正實現,產業才有創新的意願,否則他只是模仿,他不會創新。這是台灣需要去改善的
一個重要問題。
另外就是台灣人才被挖到中國大陸,甚至是新加坡,這個趨勢很難避免。為什麼?因為台
灣薪資水準確實比別的國家低。在薪資水準不能上來之前,這個問題不能完全解決,唯一
能做的就是開放,把人才管道打通,讓外面的人才進來,本國人流出去就沒關係,這是一
個活水。這樣才有機會把我們的競爭力提升,讓薪資往上走。
在解決台灣低薪問題的同時,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台灣低薪的同時物價也很低。
如果以平均國民購買力來看,台灣的GDP在全世界排名是前十幾名,我記得比英國還高,
就表示我們實質購買力是夠的,雖然薪資很低,物價更低。
當然房價很貴,如果租房,其實實質購買力是很夠的。在實質購買力很夠的情況下要把薪
資提高,可以想像最後的結果是物價不可避免地上升,可是物價上升是今天台灣社會大眾
不能接受的。
長期以來,台灣即使有很溫和的物價上升,社會大眾也不能接受,這可能跟社會長期傳統
有關,政府就是要穩定物價,這牽涉到文化和社會觀念,好像物價一不穩定,低所得的人
就首先受害,高所得的反正買得起。政府要怎麼在這裡面去做權衡?所以也不期待能大幅
度提高薪資的同時,如果造成物價大幅度上升的結果,這在政治上是不太可行的。
(中時電子報)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508006230-260407
5.備註:
馬英九:台灣薪資低但物價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