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這才是真的縣市薪資

作者: HotAirFlow (熱流)   2017-05-09 23:26:29
※ 引述《Kirade (聽話)》之銘言:
: 拜讀aotfs2013大作:http://bit.ly/2ppJaLG
: 使用"勞工退休金新制提繳概況"來比較2016年「平均」薪資來排名薪資,
: 1.使其使用"退休金"去推算,為何不使用直接使用"所得收入"?
: 2.使用"所得收入"無法呈現真實生活情況與現實脫節,另提供個人可支配所得數據。
: (請看,"二、每人可支配所得")
: 一、所得收入*[m
: 暫找不到中位數,暫以平均數計算。
: 1.計算公式:每人所得收入=所得收入總計/就業人數
: 2.抽樣會有誤差,排名僅供參考
下面會貼出比較正確的薪資數據
鄉民在計算或判讀這類數據往往不清楚一些概念
一、就業人數不等於勞工(受僱者)人數
就業者包含 1雇主 2自營作業者 3受僱者 4無酬家屬工作者
2015年全台受僱者僅佔所有就業者的79% (主計處縣市重要指標查尋系統)
二、所得收入不等於薪資所得
家庭收支調查的所得收入為以下六項之和
1.受僱人員報酬 (即薪資所得)
2.產業者所得 (一級產業淨收入 與 營業淨收入)
3.財產所得收入
4.由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租金支出扣除折舊後之餘額
5.經常移轉收入
6.雜項收入
(1+2 稱為基本所得)
2015年薪資所得僅佔所得收入的57% (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
由此可知,拿所得收入除以就業者人數,根本和平均薪資差很多
平均薪資應以薪資所得除以受僱者人數
三、薪資的地區別是戶籍還是工作地?
家庭收支調查這類是家訪的抽樣調查,是以戶籍地去區分的
但是其他薪資數據,若由資方交出的資料,則是以企業登記地去區分的,如勞退提繳工資
少數調查如工商普查,則會有工作場所地點的地區別數據
四、抽樣調查的樣本數夠嗎?
家庭收支調查雖然有薪資所得的數據
但是六都以外的縣市,樣本數都不及1000,很多縣市甚至只有兩三百
所以樣本數太少的縣市(六都以外),排名不具嚴謹意義,僅供參考而已
同樣取自主計處104年家庭收支調查的數據
再輔以「就業者從業身份結構」的數據 (主計處縣市重要指標查尋系統)
推算出各縣市的平均薪資所得 (戶籍地區域別)
2015年平均薪資所得
臺 北 市 70,500
新 竹 市 59,200
新 竹 縣 56,600
新 北 市 49,300
桃 園 市 49,200
==================
全 臺 灣 49,000
==================
基 隆 市 49,000
高 雄 市 48,300
苗 栗 縣 47,000
臺 中 市 45,000
嘉 義 市 45,000
宜 蘭 縣 44,400
花 蓮 縣 43,900
臺 南 市 42,900
澎 湖 縣 42,800
嘉 義 縣 38,700
臺 東 縣 37,300
屏 東 縣 36,700
南 投 縣 34,900
雲 林 縣 34,400
彰 化 縣 34,100
從這排名來看,戶籍地在新北市的平均薪資所得,高居六都第二,僅次台北
但是依據2011年工商普查,位在新北市的工作場所的平均薪資,卻輸給高雄,略高於台南
台南在戶籍地的排名很差,但在工作地的排名卻很不錯,相當於新北市,高於台中市
平均每位就業者的基本所得排名,和平均薪資所得排名又差很多
例如全台前五名,鄉民絕對想不到竟然會有高雄和台中…
1台北市 2新竹市 3高雄市 4台中市 5桃園市
(2015年家庭收支調查 在縣市內工作的就業者平均基本所得)
加入雇主的排名,就是不一樣,對吧!
解說到此~
作者: Taoyuan5566 (桃園56魯蛇哥)   2017-05-09 23:28:00
台中和高雄慣老闆很多的意思嗎?
作者: shamanlin (點藏必須死)   2017-05-09 23:30:00
這裡面的雇主薪資 =/= 雇主這個人的收入八卦版搞清楚這件事情的人我猜不到10%
作者: ilwe106 (苦盡肝來)   2017-05-09 23:31:00
這個統計算是比較接近真實了 拿勞保級距統計來算平均薪資真的頗無言...
作者: exrana (大猿同學)   2017-05-09 23:32:00
幹 不要在變著方法黑彰化了好嗎太靠悲了!!!!!!
作者: hongtm (台灣加油)   2017-05-09 23:33:00
差不多 台北一堆7萬左右月薪的
作者: TllDA (踢打)   2017-05-09 23:33:00
拿"勞退"級距來算 哪裡無言? 樓上解釋解釋阿
作者: ilwe106 (苦盡肝來)   2017-05-09 23:40:00
第一 勞退薪資級距上限四萬五 無法反映四萬五以上的真實薪資 第二 因為勞保"月領"採最後五年薪資級距(一次領採最後三年) 導致勞工在前面很多都用最低級距去保勞保 最後五年用最高級距 這也是現在勞保會逼近破產的原因之一所以這次改革要拉大計算年限很多人跳腳的原因 這樣一來以勞保作為薪資統計本身準確性就很低
作者: ARTORIA   2017-05-09 23:48:00
勞退有天花板...拿稅來算又不計入加班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