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audele (喵的勒)》之銘言:
: 她明明是控訴她被文學這門語言藝術所騙
: 文學中對自我矛盾的修補和合理化是如此精妙
: 以至於精通文學的人可以如此理直氣壯的美化自己
: 所以她驚恐於整個文學,甚至整個藝術中自我修補的可怖之處
: 結果現在結論是 補習班老師實名制
: 請問記者、立委、名嘴的智商是不是有問題啊???
本魯我在中國的..知識性問答網站: 知乎
有看到
一位中國的網友
在分析
" 到底是什麼原因
直接導致 林奕含 會選擇自殺的。 "
====那篇的分析文章,如下所示====================================
作者:陳驚蟄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74156/answer/167994033
來源:知乎
我認為在林奕含這個事件上,大眾普遍存在誤解,而媒體普遍存在誤導。
促使她自盡的直接原因絶對不是「被誘姦的痛苦」
(雖然追根究柢的話,可能根本原因還是與少女時被誘姦有關)
鋪天蓋地的新聞標題「台灣26歲美女作家自殺 初中時曾被老師誘姦」,讓人認為,林是
因為無法走出少女時期的陰影所以走向絶路。
而林死前幾天的訪談視頻3分鐘剪輯版曝光以後,裡面被有方向性剪輯強調的
「這是一個女孩愛上強姦犯的故事」
「我在書寫的時候感到屈辱」
「思琪最終會走向毀滅,是因為她的心中仍懷有柔情」
讓人揣測,莫非林是因為痛恨自己愛上強姦犯,無法原諒自己,所以只好依靠死亡來終結
屈辱?
我也是懷著這樣的揣測,找出了16分鐘的比較完整版本的林奕含生前最後訪談,看
完以後才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大眾和媒體對於她死亡的歸因,太粗暴、太狹隘、也太世俗了。
她並非死於「被誘姦的痛苦」,而是死於「信仰的崩塌」
林在這次訪談裡用非常清晰的邏輯和非常詳盡的描繪,闡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困惑至深的
問題:
(ps:林在這次訪談最初就已經聲明了“我今天並沒有要談所謂的誘姦和強暴”
但無奈聽的人永遠只focus在誘姦和強暴。)
(以下連結為,林奕含的訪談話語摘錄截圖(1))
http://imgur.com/a/K0Am5
她是先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誘姦思琪的老師李國華引入,並把李國華稱為「胡蘭成
縮水又縮水之後的贗品」,他們擁有著狼狽不堪的內容,卻用修辭和言語為自己構建了精
美的形式;他們做的是天下間最齷齪的事情,卻可以用最浪漫多情的語言為自己辯解。
但,只有胡蘭成和李國華,並不足以構成林奕含的困惑。在之後幾年的時光裡,在她陸續
的迷戀上一些文人筆墨又進而瞭解到文墨背後的作者以後:
(以下連結為,林奕含的訪談話語摘錄截圖(2))
http://imgur.com/a/ERaAR
那些私德和作品不匹配的創作者讓她產生困擾:
在某些方面面目可憎的人卻可以創造美妙的藝術作品,
那麼是否文學和藝術本身,完全是巧言令色的虛偽?
因為這個「文學和藝術全都是虛偽」的問題而自殺,讓很多人難以理解
甚至,
因為這個問題而產生困擾,都會讓很多人難以理解。
但林是一個非常敏感細膩的人,是一個迷信文字、奉文學和藝術為信仰的人,
「文學和藝術全都是虛偽」帶給她的打擊,
不亞於你發現「爸爸媽媽把我養大其實是為殺了我燉湯喝」或者「早上醒來發現整個地球
只剩下我一個活人」
林無法解答自己的困惑,無法面對信仰和理念的崩塌。
林奕含在書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她恍然覺得不是學文學的人,
而是文學辜負了她們。”
可為什麼我又說林奕含自盡的根本原因可能還是「少女時被老師誘姦」?
因為
見過某些才華橫溢的創作者私德有多麼不堪入目、
明白很多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依然活躍在文學藝術的第一線、
作為同樣一直在質疑「文學和藝術全都是虛偽」並且無法解答的我,
還能一直健康活潑的生存下去,
並不是因為我比林更堅強或者更豁達,
只是因為我少女時期沒有被老師誘姦。
可能歸根結底,還是這樣不堪的遭遇,
這樣創傷後的應激反應,
讓她會不自覺的選擇更加極端的方式去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
讓心懷柔情的她最終只得走向毀滅。
我寫下這些的時候,特別擔心有人說我在淡化強暴對女性的傷害,
不不不,
我一千萬分的堅定認同,強暴對於女性的生理、心理和人格會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施暴者罪惡滔天、千刀萬剮。
但認同這一切,並不代表我可以接受:
把一個作家崩塌職業信仰而亡,粗魯的歸結成「女」作家因為被誘姦自殺
我關注的一位很年輕女道士曾經講過,很多人會問她「你為什麼年紀輕輕要出家呀?」
這個問題帶著窺探他人隱私的惡意趣味。
有一類的悲慘故事,是「大家都愛聽的悲慘故事」
「美女作家因為走不出童年被老師誘姦的陰影而自殺」
「妙齡女道士只因為情傷深重厭世出家」
許多的媒體、自媒體人
極盡所能的用喧囂的筆法書寫對林奕含因誘姦而死的同情、對施暴者控訴、對女權的謳歌
,
這種看似為女性權利吶喊支持,充滿著悲憫的煽動性,它幫助他們獲得點贊和熱度,並且
,顯得十分高尚,
他們在消費作家之死,但他們依舊顯得十分高尚。
但,
把對女性尊嚴領域的認知只侷限在情愛和肉體,
才是對女性權利的抹黑,
以及對全體女性最大的,精神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