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國際為什麼】電擊、屎旁吃飯 中國式戒網癮
一名16歲的中國少女因為不堪「網癮戒除中心」近乎凌虐的治療方式,逃離戒除中心,返家後為報復送她去治療的母親,將其虐殺。
少女弒母案去年震驚中國,並爆出她是在父母與戒除機構共謀下被「誘捕」進入該機構,除遭毆打、咒罵,還有大量軍事化體能訓練,「教官」甚至逼她在廁所、排泄物旁用餐,以及徒手清理排泄物。與此同時「山東臨沂網戒中心」也被爆出,以電擊的方式「治療」數百名網癮青少年。
安徽合肥一間同樣治療網癮的公司「庭樂空間」近年異軍突起,32歲的余強2006年創辦這間公司,他聲稱10多年間,成功治癒超過5000名網癮者,他的客戶還有加拿大、義大利、馬來西亞青少年,這些人不用離家即可接受治療,甚至不知有人正幫助自己戒除網癮。余強近日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專訪,暢談他奇特的治療方式:駭入顧客電腦。
父母要讓孩子接受「庭樂空間」服務,須簽保密協定,不得將該機構透露給孩子,並提供孩子的相關帳號,每月支付200美元(約6000元台幣)。余強會利用相關軟體綁定對方電腦、遠端控制,只要對方登入電腦,他立刻就會知道,並掌握對方一切網路活動、對話。
余強可適時干預對方上網,遠端發動攻擊,中斷訊息傳遞,或偷取他們在遊戲中的貨幣、寶物,讓他們玩不下去。他也會把孩子在網路上的言行、秘密、性取向、有無暴力傾向或憂鬱症等精神問題的資訊,製作成報告交給父母。余強曾諮詢公安、法律專家,確保他的監控合法。
出生於1980年代的余強說自己是接觸網路的第一代,高中時也曾沈迷,所以對「網癮」了解甚深;而做他這一行,須了解坊間多數熱門遊戲。余強客戶9成是網路遊戲成癮,另外才是色情影片等成癮;8成為男性;高中生最多,其次是國中生、大學生,少數為有家庭的成年人,但網癮年齡有逐漸下降之勢;這些學生7成輟學,他說:「如果孩子能正常上學,父母根本不用找我。」
網癮是不是病
余強認為「網癮」不是疾病,他的案件中,十之八九的問題出在父母的寵溺。他有個個案是17歲的網癮男,在2年間只關在房裡打電玩,吃、喝都由父母送到房門口。余強要求父母停止送餐,但他們無法看著小孩挨餓。《合肥晚報》報導,這名網癮男因長期屈身久坐,傷及脊椎,身高比之前矮了10公分。
余強說許多網癮戒除中心如「集中營」般管理,唯一的好處是逼迫孩子運動,對戒癮沒幫助:「孩子在家裡養成網癮,你讓他換環境,舉止當然能好轉;但他一回家就會故態復萌,家裡造成的問題要在家裡解決。」他也說:「每一個網癮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家長要改變家教模式,砸電腦不可能戒癮。」
中國治療網癮的先鋒,當屬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的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他2005年開始幫助成癮者戒除網癮,認為網癮與賭隱一樣屬心理疾病,他以心理治療搭配藥物、軍事化訓練等方式為網癮者戒癮。軍事化管訓也成為之後民間「集中營」最擅長、最濫用的手段。
曾為共青團「青少年網絡文明愛心大使」的「網癮專家」陶宏開,多年來抨擊這類「集中營」,認為任何人只要「租一棟有庭院的大樓,雇幾個退役軍人,說自己是『訓練機構』、『問題小孩寄宿學校』,就可以營業。」他認為網癮不是個人疾病,是現代社會問題的症狀,父母因一胎化政策,令孩子在高度競爭壓力下窒息,他認為增進親子溝通等方式可以解決問題。陶宏開和陶然過去常就「網癮」是否為疾病激烈爭辯。
沈迷還是成癮
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將網路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不過也指出目前仍缺乏足夠實證將之列為正式診斷,雖然「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一詞已在英文中廣泛使用。
中國國務院也於今年初公開《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徵求社會意見,試圖立法管制「集中營」的電擊、體罰,也呼籲父母,不要再將小孩送進這類機構。但中國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文中,仍用「網路沈迷」,避用「網路成癮」。
中國的「網路成癮」人口估計約1600萬到2700萬,目前約有300間各類「網癮戒治中心」,以高壓式管理、軍事化訓練,幫助父母為子女戒癮,不過去年多起悲劇,更令社會質疑宛如「集中營」的機構,到底是幫孩子,還是傷害孩子。
著有《中國青少年與網癮》(Youth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的學者巴克斯(Trent Bax)也指,集中營「羞辱、體罰、衝突」的方式只會讓問題惡化,「人在覺得受歡迎、被尊重和安全的狀態下最能學習,當擁有的社會資本-資源與關懷愈多,他們愈能戒癮。」(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https://goo.gl/jks9sx
==============================
拜託,我只是愛上網,又沒礙到任何人
犯法了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