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風傳媒
2.完整新聞標題:歐洲最大廠SolarWorld破產 宣告全球太陽能「血洗重組」潮來襲
3.完整新聞內文:
歐洲最大獨立太陽能廠 SolarWorld 驚傳聲請破產,德商 SolarWorld 表示,由於亞洲企
業在太陽能產業「低價競爭」,導致低價的太陽能面板供給浮濫,使得太陽能產業變「慘
業」。
而國內太陽能首季財報陸續出爐,數字也都不好看!包括茂迪(6244)、昱晶(3514)、
昇陽光電(3561)、綠能(3519)等,都連續3季出現虧損,而目前已公告的財報中,以
茂迪每股虧損達2.07元最高,跌破法人眼鏡。
本周太陽能最新報價由漲轉平,業者指出,5月的價格走勢看來還算平穩,但6月就需要再
觀察。太陽能廠首季財報大多呈現虧損,法人認為,第2季營運表現也難樂觀。電池龍頭
廠茂迪產能產能利用率仍維持高檔,在價格低緩的情況下,首季每股淨損達2.07元。產能
規模也位居前三大的昱晶,首季每股淨損1.62元。目前產能利用率約在八至九成間。
據《PV Magazine》報導,SolarWorld 創辦人 Frank Asbec 在破產聲明上表示,對長期
支持 SolarWorld 的股東、員工甚感抱歉,SolarWorld 走上破產之路,也是相當艱難之
決定。Frank Asbec 並指控,破壞太陽能市場的元兇就是中國,因為中國企業在過去數年
間,大量違法傾銷太陽能產品。
對於SolarWorld的破產,歐盟總裁Milan Nitzschke表示,針對大陸製造商的「反傾銷、
反補貼」措施影響有限,而且產能過剩又再次破壞了歐洲製造商的前景,「五年來,我們
一直在抱怨大陸太陽能生產商在歐洲的大規模傾銷,自那時以來,我們已經有100多個工
廠關閉和破產」。
SolarWorld曾是歐洲最大的太陽能企業,2013年因面臨巨額負債而進行財務重組,但在積
極導入PERC技術後,在德國、美國的廠房合計擁有超過1GW的單晶PERC產能,也由於品牌
優勢、在地性、且不受稅率限制,其產品在歐美屋頂型市場擁有不錯的市場份額以及價格
。然而,2016年SolarWorld再度陷入嚴重的經營困境,前9個月虧損6200萬歐元,淨負債
3.15億歐元,宣佈破產後該公司股票跌至79歐分。對於SolarWorld的垮台,Frank Asbeck
認為中國必須負起責任,他表示,生產商的「非法低價傾銷」是導致SolarWorld垮臺的原
因。
面對Frank Asbeck的指控,陸媒表示,根據市場分析機構指出,全球平均生產成本是每瓦
0.34歐元,而Solarworld的成本是0.46歐元,毫無競爭力可言,實際上,全球太陽能產業
的產能過剩、政府補貼減少以及成本居高不下才是該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
陸媒指出,太陽能產業的全球龍頭一直到2008年都是德國,然而其市場佔有率在中國企業
的競爭下不斷下滑,2011年德國太陽能龍頭企業QCell宣告破產,被韓華收購,Solon、太
陽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宣告破產,博世和西門子賣掉或停止了太陽能
業務,唯一倖存的大公司只剩下SolarWorld。
面對來自大陸的競爭,Solarworld推動美國、歐洲向大陸的太陽能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與反
補貼。SolarWorld分別在2012年在美國、2013年在歐盟、2014年又通過美國商務部,多次
向大陸太陽能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控訴,認為大陸傾銷補貼後的低價太陽
能產品,損害美國與歐洲業者利益。
陸媒表示,Solarworld AG的破產,可能宣告太陽能企業新一輪破產重組潮來襲。這一輪
的破產潮或將比上一輪更殘酷,日本、美國的太陽能企業將遭到血洗,大陸太陽能企業中
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也很難倖免於難;並指出,印度及新興市場的成長幅度未能彌補中
、美、日的需求衰退,2017年將首見太陽能需求幾近零成長,嚴重供過於求恐使明年下半
再現價格失序風暴,不僅元件價格2017年全年跌幅將超過10%,中上游多晶矽、矽片、電
池片價格都可能再創新低。
整體而言,產業供需失衡及終端市場需求的劇烈波動,造成今明兩年太陽能售價急遽崩跌
,企業必須透過PERC與黑矽技術達成降本,甚至提升產品品質的目標。同時,因應價格將
再度失序,產業鏈都將重新思考產品及營利模式的佈局,未能提升競爭力的廠商將難以度
過嚴苛市況。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storm.mg/article/265432
5.備註:
看到這個新聞我有兩點感想
其一
最近特定反核一直拿西屋破產的消息在講未來核能沒有前途
結果全世界最積極發展綠能
太陽能佔比也是數一數二的德國
國內的太陽能廠商倒了一票
QCell、Solon、太陽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
新聞提及的就六家
現在剩下來知名的SolarWorld也宣布倒閉
我很想問問這些固定反核ID
請問未來太陽能也是沒有前途嗎?
須知核能產業最近最蓬勃發展的
中國也是其中之一
第三世界市場許多都被中國搶走
所以老牌的美法日核能產業近年營收都不太漂亮
雖然這跟福島核災後
各國發展能源政策重新檢討有關
但不得不說中韓核產業瓜分市場也是因素之一
回頭看太陽能
在市場的競爭上不也是跟核產業很類似嗎?
所以拿一些知名太陽能大廠陸續倒閉的消息說太陽能產業沒未來很蠢
同理,未來還是有人可以持續在核產業獲利的
其二
目前我國想要大力推展綠能
不論從五大創新產業,或者是前瞻基礎建設都可以看到綠能的項目
所謂綠能說是很多種
其實未來主要就是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兩種罷了
(高成炎的地熱,我笑看他公民募資十億夠不夠蓋電廠)
其實說穿了也就是太陽能產業
因為目前國內有許多太陽能相關企業
(風力發電可能還是要靠歐洲企業,最近丹麥才要投資)
但基本上也多是代工為多
最上游的核心技術並沒有掌握
因此
當我們廢除核能
以大量的綠能替代之時
有沒有很大的可能性
根本就不會對國內廠商有太大得助益?
如同風力一般,沒有核心技術狀況下只能靠國外廠商來投資
獲利與經驗也是被國外廠商拿走?
且即便還真的能培養出足以應付國內太陽能建設的廠商
但這個廠商面對現在老早已經是紅海的世界太陽能市場
面對中國大量且及低價的傾銷
美日高端技術的壓迫
我們的太陽能產業之路要走向何方?
再來回頭看看國內條件
先看各國工業電價
美國為2.19元/度排名第三
台灣為2.76元/度排名第八
中國是3.35元/度排名17
德國是4.62元/度排名28
日本是5.16元/度排名31
但日本德國都委外代工
負責代工的,就有台灣與中國兩國
當我們砍掉每度成本約一元左右的核能發電
若全以燃氣替代
當初核研所之前研究,電價約莫成長3成
就差不多落在3.58元/度了,比中國還高
若以綠能替代,雖沒有實質數字
但燃氣成本每度3-4元,綠能則落在4-6元
可知只會更高
蔡政府規劃
2025年,綠能20%,燃煤30%,然氣50%
現在
2017年,綠能8%,核能12%,燃煤40%,燃氣40%
在這種情況之下
每度一元上下的核能歸零
每度一元多的燃煤要少掉10%
我國要全力投入太陽能產業之中
有多大的發展競爭優勢?
就算全部國內的太陽能板建置跳過招標
只綁給一家
光靠國內市場有辦法支撐起他去向國際競爭嗎?
我是建議
如果真的要搞太陽能
看你要不要把生產外包給中國或美國
要不
就乖乖的使用便宜的燃煤或核能
供應穩定便宜的電力
在製造業上才有比較大的利基與他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