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搶救流逝的家鄉文化 大叔里長催生風土誌

作者: FuyumiIrisu (入須冬実)   2017-05-17 11:57:38
搶救流逝的家鄉文化 大叔里長催生風土誌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2466721
屏東縣恆春鎮龍水里因有天然湧泉,過去有「恆春穀倉」美名,也是「總鋪師的故鄉」;國中畢業外出繞了台灣一圈的張清彬,中年回到家鄉當上里長,驚見家鄉文化正點滴流逝,5年前展開搶救行動,透過縣文化處、屏科大里山公司和墾管處等公私部門協助,恆春半島獨有的龍水里風土誌今天出爐。
龍水里古名龍宣水,地勢低窪且位於龍鑾潭邊,早年以栽植稻作而聞名,是恆春城外最富裕的庄頭;庄內的信仰中心寶靈宮供奉灶神,是第一代總鋪師張謹發願建廟,為地方孕育出許多優秀的餐飲人才;10年前恆春鎮農會輔導推廣有機稻米,栽培出香Q的「有機瑯嶠米」,5年前墾管處委託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團隊協助社區,推出米食文化相關的生態遊程,名氣漸響。
「祖先的祭祀、神明的千秋和傳統的祭儀…,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和文化,正點滴流逝中!」58歲的張清彬中年返鄉後選上里長,發現隨著時代變遷和生活忙碌,包含祭儀等傳統文化,有的已消失,即便沒有消失也日益簡化,甚至不懂意涵,他把文化傳承視為當務之急,自認是「粗人」的他向陳美惠求助。
龍水里去年獲縣府選為「屏東彩稻生活節」活動場域,讓恆春半島展現海洋之外的大地之美;陳美惠建議縣府,如嘉年華般的活動過後,可構思有別於熱鬧活動的方式,挖掘出在地深層的文化底蘊,呈現在地方住民或是來訪的旅人眼前,文化處找被喻為「常民文化旗手」的劉還月,花了年餘時間採訪撰寫。
作者劉還月提到鄉野傳說雖然看起來荒誕不可信,卻是進入田野現場重要的線索,他從傳說進入並探索活泉的由來和它生養的人民,讓人瞭解過去傳統的儀禮、節俗;另外,縣文化處也委託里山生態公司,透過風土誌結合在地龍泉國小推出4套鄉土教案,達到文化傳承目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