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書市的沒落,必須從兩個面向來看。
小說分為兩種:文學小說、通俗小說。
通俗小說你可以想像成劇情片,這類型小說常利用刺激、誇張性的戲劇化表現來吸引讀者。
像是很多人不喜歡九把刀,就是因為他的寫作方式完全是以通俗小說的方式撰寫,而許多被看不起的小說,如言情、輕小說等,多屬此類。
文學小說則是跟通俗小說走完全相反的路,文學小說討厭戲劇化,他們認為過度的戲劇化是在消費文字,並且沒有留給讀者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
以至於文學小說往往艱澀難懂,有些誇張的例子甚至連劇情都沒有,文學小說重視文字的運用,象徵性、哲學性的表現手法,讀者往往要花許多時間閱讀,才了解作者真正要表達的主旨是什麼。
文學小說強調小說角色的內心表現,而這個表現不是外放的情緒表現,而是較為內斂的淡然情感。
種種原因,讓許多人看不懂這類小說(或是十分費心才能看懂),甚至有人會開玩笑說這是文青的專屬書籍。
通俗小說過於平凡,文學小說又過於藝術,使得許多人對小說類的書籍都有一些距離感。
相比之下,日本、歐美許多的中間文學就沒有這類問題。
中間文學是指在通俗小說的基礎下,加入一些文學小說的深度與哲學問題,日本最盛行的中間文學,非推理小說莫屬(並非所有的推理小說都以中間文學方式撰寫)。
東野圭吾、湊佳苗都屬此類作者,這類型的小說好讀,卻又有十分強大的後勁與探討性。
這也是台灣文壇如今該好好學習與改進的地方。
也期待有一天能再度振興這個曾經被稱為出版王國的台灣,提升台灣對於閱讀的重視。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