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llice (冰球)》之銘言:
: 我先下結論:
: 跟天氣、貧窮、人口密度絕對沒有什麼屁關係
: 自己想一下香港跟新加坡、夏天的東京的天氣
這種結論就在惡搞了,機車數量跟天氣和政策息息相關。
只要一年有一段時間是有積雪到難以駕駛機車的,就會大力影響整體機車使用意願。
因為機車過冬不是他媽擺在路邊給他結冰,等到融雪後再到路邊插上鑰匙直接騎走。
在冬季不好好保存機車,等到道路狀況可以騎的時候就是先花錢整車。
如果有這種氣候環境,但住家沒有車庫相關空間收放機車過冬,那不想擁有機車也是
很正常的。
冬季機車保存除了油水電的處理,如果放在自家但是是露天的,可能還需要將外觀包
覆。這些程序非常困難落實在台灣這種大部分機車都是停路邊的生態,但好在台灣平
地無此氣候困擾。即便是日本,也可以容易發現越南部機車越常見,尤其不太下雪的
沖繩。
東南亞機車盛行可想而見,至於常被拿出來救援的新加坡和香港,頗呵。
新加坡不論是機車或轎車,數量都沒有台灣如此「繁多」。
因為新加坡用車須要有擁車證,擁車證是政府用來控制交通工具數量的方法。
其相關配額和價格請自行上網查詢,機車擁車證的價格約台幣三萬多。
不是什麼人自私不自私水準高或低,而是轎車機車的數量是被控制住的。
人哪有不自私?新加坡人為了加便宜的汽油會將快沒油的車開到馬來西亞再加滿,所
以後來規定車上油量至少要3/4才能到馬來西亞。有便宜的東西當然想追求,這是正常
人性。
香港被英國統治一百多年,1997回歸中國的時候早已有相當程度的經濟規模,其基礎
也都受英國治理影響深遠。香港機車停車處很少,停的地方跟要去的地方距離很遠的
話,那搭公車地鐵不論時間跟花費都比較划算,可不像台灣的機車不論是時間和花費
幾乎都樂勝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跟轎車比起來,機車本來就是便利取向,但是當機車因為停車位等原因受限了其方便
性,再加上強大的大眾運輸系統優勢,那不如不要有機車。
插個題外話,目前全球機車會需要掛前車牌的國家以曾經被英國統治過的地方為主。
但是英國本身都已經廢掉這種白癡行為了,而這些被統治過的國家依舊執行機車前車
牌,根本呵呵。還有更屌的就是跟英國沒關係卻晚在2007年規定機車(550+)要裝前車
牌的,就是台灣。
: 一堆GDP比台灣低的國家都是汽車多而沒什麼機車
: 人口密度更不用說,世界上一堆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 台灣機車多完全就是早期政府鼓勵機車造成的遺毒
: 機車變多,公車自然就衰退
: 公車衰退,自然機車多 = 惡性循環
國家會依政策和發展影響車輛數量,包含考駕照難度,擁車門檻、執法強度但都市發
展。在台灣機車考照筆試考乖寶寶道德題和違規罰多少錢記多少點這種跟交通安全無
關的東西,再輔以一個小巧玲瓏的電流急急棒場地當作路試,根本沒有教育到實際上
路的注意事項。且前後手續費只需要幾百元,人人能騎車根本天經地義。
因為機車多就是落後,其說法類似因為先進國家有白種人為多,所以台灣要進步就是
先汰換人種。或是說因為先進國家所處緯度普遍較高,所以台灣要進步就要先搬動國
土。揠苗助長,覺得消滅機車就是進步,就像北京奧運為了風光把草地噴綠漆一樣。
人在選用交通工具一定是利己,機車少的國家就是使用機車沒這麼有利,不是什麼人
性比較高尚比較有水準比較會替生活環境著想。擁有機車會不有利,就如上文所述政
策和天候影響。
生活開轎車普遍到不行的美國人看到台灣的機車海嘖嘖稱奇,但當一群美國人到台灣
永久生活工作,做著跟台灣人做的事一樣,活在跟大部分台灣人一樣的環境,一旦不
小心嘗試了機車當交通工具,終究會驚覺原來機車在這個島這麼多是很合情合理的。
氣候難以改變,政策方面在先進過家是在很早期就依遠見規劃,才發展至今的程度。
台灣早起並沒有相關遠見,甚至取消150-機車的牌照稅,進而認定轎車才是正統交通
工具,擁有轎車前就便宜的機車擋一擋吧。
一步錯,步步錯。當經濟規模發展愈來愈強大,改變既有模式本來就是更加困難的挑
戰,不是什麼喊禁摩一定擋人財路或引起民眾抗議所以政府沒魄力人性貪婪云云。
一棟要有10層高的房子在地基就做歪,等到蓋了9層才想改善,所要付出的代價遠大
於蓋到1樓就開始改善,所以究竟是忍痛拆掉重蓋,還是硬著頭皮就把歪歪的大樓蓋
完將就下去?這難以選擇,畢竟重點在於一開始的時候就該做正。
有傻逼要追問:講這麼多,那說要怎麼減少機車數量啊?
?_?
牽扯層面非常廣,絕非獨自就可以通盤了解狀況並規劃感善。
但機車這麼多,絕非人民自私水準低落,確實是環境和政策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