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香港價值 香港本土派:除了港獨 別無選擇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15467 自由
http://img.ltn.com.tw/2017/new/jul/2/images/bigPic/600_153.jpg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廿年,香港本土派、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二十
年來中國對香港全面性地侵蝕,包括中共透過教育散播大中國主義、失落的廣東話等,讓香
港人意識到,即便系出同源,「自己也不是中國人」。黃台仰認為,守護香港價值,除了港
獨,「沒有別的選擇」;因香港的語言文化,在失敗的一國兩制下,已受到鯨吞蠶食,若再
不脫離中國,「這些都會失去」。
僅3%年輕人 自認是「廣義的中國人」
在二○一四年雨傘運動後,「真普選」要求落空,港獨、自決派興起,在二○一六年香港立
法會選舉中,斬獲近二成選票,奪下數個席次,包括因宣誓抗議而被撤銷席次的青年新政梁
頌恆及游蕙禎等人。部分香港人已將爭取普選的訴求,轉往爭取香港前途自決,本土意識抬
頭。
香港大學六月二十日公布訪問一二○名十八至二十九歲年輕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三.一
%自認是「廣義的中國人」,相同的調查二十年前首次進行時,有高達三十一%的受訪者自
認為是中國人。路透訪問一九九七年出生的十名香港二十歲年輕世代,他們對「香港」的忠
誠感大於對「中國」,基本上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出生在九○年代後的黃台仰,是香港本土派代表性人物。黃台仰說,成長環境讓他看見回歸
前後香港的變化,「覺得自己與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外界視本土派為「激進的泛民」,
但黃認為,本土派與泛民在抗爭手段與身分認同上都存有差異。因泛民經歷過港英殖民時期
、見證中國經濟起飛年代,對中國存有「浪漫幻想」,將推動中國民主化視為香港責任,與
主張港中區別的本土派有巨大差異。
黃台仰在受訪過程中不斷提及中國新移民大量湧入,對香港本地帶來巨變,「他們不學廣東
話、也不跟隨我們的習慣」。香港對於每天一五○個中國人入港全無審批權,中國移民使得
本就擁擠的居住空間變得更小;回歸後大量中資入港、推高房價,更壓縮年輕人的生存空間
。黃台仰說,「我們不是要排除全部中國人,只是不想如此受制於中國」。
黃台仰:才回歸20年 香港已逐漸赤化
黃台仰進一步說,政治上,香港人受限於一國兩制,無法享有真普選;經濟上,也因為榮景
不再,加深對中國的依賴;社會上,中國藉由移民稀釋香港住民,香港才回歸二十年,已逐
漸赤化。黃台仰說,本土派選擇抗爭方式推動港獨,其實有許多不得不的無奈,因為只要香
港還在被赤化,「港獨這個結論就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