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未來十年 全台百貨都要變成微風的樣子了
但不得不說 微風真的蠻神的
好多已經變死城的百貨都被他們救回來
最顯著例子就是台北車站二樓的金沙百貨
還有南京ikea的那個momo百貨
有沒有人可以來分析一下
微風經營百貨的策略跟手法阿
目前微風的百貨經營是仰賴哪一位經營大神還是團隊嗎
我的觀察是微風似乎比較願意砸錢去裝飾門面與內裝
讓百貨可以跟上時代已經時尚潮流
也願意積極引進真正的國外品牌
很多台灣百貨似乎只會維持著當年經濟起飛時代的高檔模樣 卻不知早就已經退流行 根本
無法在百貨內感受到時尚氣息
無形中購物慾也降低了 也無法認同百貨的高單價商品
而且死守著一堆台灣老假洋牌 一堆莫名其妙的牌子
偽裝成舶來品 其實根本台灣人自己搞的
以前資訊不發達 騙騙經濟起飛時的暴發戶還行
現在資訊發達 這類假洋牌根本沒人想買
不過話講回來
微風能夠願意砸錢 也的確是因為資本夠厚
但一些瀕臨衰敗的百貨 是真的沒錢可砸 而只能繼續降低成本 改作社區型百貨 作作街坊
生意 靠感情經營
還是這是腦筋轉不過來 就是不肯花錢而已
這怎麼好像也是在講台灣慣老闆產業跟新型國際型產業的比較...
好像也在講lamigo的經驗為何能在總是只能比較誰賠的比較少的中職環境脫穎而出
Anyway有沒有微風集團百貨經營哲學的八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