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中國史 哈哈(笑)
這裡我要說一些故事,是關於歷史中國化的問題,我們其實可以改變一下看法。
其實中國化的深層涵義是儒教化。
各位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歷史跟儒有什麼關係?儒教不是都講一些仁義禮智信的東西?
為何生活中的道德律會跟歷史有關?
儒教的歷史有一個特點,就是要用歷史作為道德與統治的工具,這也是儒教的歷史哲學。
阮芝生斷定:
「《春秋》是孔子明志、傳道、立法之書,似史而實為經;
《春秋》借事明義、假事示法,而義在口受。《公》、《穀》傳義,
《左氏》傳事,《史記》之於三《傳》實為『義主《公羊》,事採《左氏》』
,故《史記》所言與所欲繼之《春秋》應為《公羊春秋》。」
阮芝生:〈論史記中的孔子與春秋〉
孔子修《春秋》的動機在於發揮古代良史以「史的審判」取代「神的審判」的莊嚴使命。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三)
也就是說是否駁離史實,是否超譯是另一回事。
以附加的儒教道德律批判達成統治目的才是重點。
依照旅日歷史學者李開元先生的觀點,歷史的真實性判斷可以由:
1.史實 2.史料 3.史書 4.歷史演繹。數字越大真實性越低。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要進行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原因,沒有考古證據,再怎麼在史書上考據,
也沒有辦法受到全世界歷史學者的肯定。
中國有一派科學的歷史學者,通稱「疑古學派」它們發現《古文尚書》是晉人偽作,
而《今文尚書》的內容亦有真偽之別。
這些疑古學派的學者所為讓很多中國人森七七,甚至有學者指出,
疑古學派是「破而不立」的王八蛋,疑古學派代表人物顧頡剛說:
「近來曾有人對我說,你們不要考古史了,給你們一考什麼都沒有了!
但我也只能說抱歉,請你們再多拿些證據來給我們看看吧。」
所謂進行歷史研究的態度,是不是高下立判?
了解儒教歷史學者的目的之後,我們來看一些沒編在歷史課本裡面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儒者最喜歡遠古好棒棒的禪讓制度,尚書(已證偽)跟史記說禪讓好棒棒,
另外還有其他的書是這樣說的: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
翻譯:堯被舜逼宮下台,舜被禹逼宮下台、周武王用武力攻打商紂王,
這四個王都是弒君者來稱王的。
《荀子‧正論》:
夫曰堯舜擅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
翻譯:有人說堯舜禪讓的事情,是唬爛的,是笨蛋在講的,腦包才會這樣說。
古本竹書記年》: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翻譯:堯因為道德衰落了,舜把堯關起來,關在平陽之後,舜自己稱帝。
堯被關起來之後,還阻止讓丹朱知道真相,也不讓他跟堯見面。
雖然這些資料也是第三等材料,也就是史書。但是中國史就是這樣,用儒教史觀
來嘴道德,用道德來愚民,用愚民來進行統治。
所以之前馬英九微調課綱的時候找了誰?
共諜章麗曼的孩子,專長是中國語文與中國哲學的王曉波當召集人?
你他媽的真的會有歷史的良知與專業嗎?
所以歷史課本這樣調整,開放式的,鼓勵思考的,沒有唯一答案的是好事。
這比作為統治者道德律工具的儒教史觀,更貼近世界歷史學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