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點說明:(正體中文 20 個字)
提供大家另一個前瞻的觀點,文章蠻長的,如果能夠耐心看完的話,謝謝大家
大家都去過台南玩,牛肉湯、小卷米粉、古蹟都很不錯,但交通問題真的很麻煩
一般遊客如果不會開車或騎車,很難在台南趴趴走
對遊客來說,現行的公車的路線與時間都很侷限
對住在台南的居民來說更可憐,如果你不是住在觀光路線上,返家真的就只能靠親友來載
前瞻計畫對已經有多條捷運的雙北居民來說,可以再討論2-3年,甚至10年
反正台北捷運已經很完整,就算沒前瞻影響也不大
但對已經等待30年的台南人來說,前瞻確實是一個讓家鄉變更好的機會
FB連結:
https://goo.gl/3dZcTi
FB內容:
當返鄉成為一段艱困與漫長的旅程時...
我出生在臺南市區,被稱為具有傳統文化的古都,府城,一直被觀光客描述是一個慢活,
樂活,好生活的地方。18歲離開家鄉到北部唸書,後來在北部找到的工作,回想起來,一
溜煙地已經過30多年。
爸媽還是堅持他們的生活方式,選擇留在臺南,過著他們認為比較自在的生活。過去總是
以各種理由,像是剛好到臺中參加研討會,順便回到臺南看看他們。但是哪有那麼多的研
討會呀!年輕時的時候,經常開著車子南北奔波,隨著年紀漸長,不太適合長途駕駛後,
於是為了省下搭高鐵的錢,常常坐六個小時的客運車,往返臺北跟臺南之間。特別是這幾
年,父母親年紀越來越年長,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每次回到家鄉,總覺得自己的家鄉都沒有改變,除了上次登革熱,家鄉的巷弄變得比較乾
淨以外,時間都好像是停滯的在過去。沒有搭高鐵時,我坐著國光客運,在不大塞車的情
況下,花四個半小時,到兵仔市終點站,然後走路回到家,又是半個小時。這就是我返回
家鄉的日常。
事實上,我比其他返鄉的朋友幸運多了,畢竟我住在臺南市區,很多旅外的朋友每每要回
到家鄉,可能要花更長的時間,即使到了車站,還要麻煩親友來載,因為台南縣市的公車
網,根本就是設計給遊客使用的旅遊路線,除非你家剛好在旅遊路線中,否則平常時很少
或根本沒有公車可以到達。很多住在台南郊區的朋友,家裡有點積蓄後,第一件事情就是
買一部車子,在那個沒有公共運輸工具的年代。
半年前台南市政府也推出T-Bike公用腳踏車,讓我可以選擇用走路的,也可以選擇走一段
路,享受悠閒騎腳踏車回家的樂趣,騎到另外一個觀光景點停車,當然,最後還是要再走
十分鐘才走到家裡。因為台南市就是要慢活,即使有腳踏車,回家的交通還是這樣慢。
你或許會想說,交通那麼不方便,那乾脆就是叫計程車吧!但是一趟的計程車的車資可能
就一百多塊,相當於國光客運台南到臺北票價的1/4,想想既然要省錢,即使背著大大的
行李,我總是覺得就走走路吧,順便看看這個曾經商店林立,卻逐漸凋零的火車站與東門
圓環。
但是看在父親的眼中,總覺得兒子到車站時,就打個電話回家,他就騎著摩托車出來載。
可是想想已經80多歲的父親,還騎著他的摩托車,大熱天辛苦的跑到車站來載我,還不如
我自己用走路回去。一次,再一次的,希望他不要出來,但他還是堅持要來載。
作為一個這麼年紀這麼大的兒子,實在是不忍心讓他因為知道我要回家,整個下午就在等
電話,掛記著要隨時出動要到車站載我,於是我就跟他妥協,回來的時候我就走路回家,
因為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國光客運會到台南,但會請父親載我一起去車站,搭客運車回
台北。
就這樣,我與父親,兩個人就擠在這小小的摩托車上,穿越東門圓環到火車站去搭客運,
雖然每次都這樣子,但是每次看到父親騎車回家的背影,還是蠻擔心父親一個人騎車回去
。父親的摩托車這成為我回台北家的交通工具。
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已經30多年,臺南市的交通路線網始終沒有多大改變,可是我知道住
在臺南市郊區或台南縣其他朋友們,他們回到家鄉的行程更是曲折。我們沒有捷運,也沒
有便捷的公車,在過去,連橫向快速道路與南北縱貫的道路也沒有。對許多住在天龍國或
居住在臺北捷運路線網的台北通勤族而言,很難想像台南的交通路線如此不方便。當習慣
後,台南人只好自我解嘲,住在台南就是要慢活,連交通也是要慢。
回想高中時期,天天通車到新化上課的日子,簡直是一場噩夢。每天六點前就必須起床,
然後騎單車到火車站旁地方法院廣場前排隊,等著學校的專車到來,然後坐一個小時,甚
至更長的時間,因為要沿路要停靠載其他學生,趕著八點前到達學校升旗,這就是考不上
前二志願,必需接受通勤的懲罰。從一開始菜鳥天天暈車,到後來提早排隊上車搶位置,
然後一路睡到學校,這就是我高中生活的日常。
對於臺北捷運通勤族講,台南到新化這段距離不到15公里,祇不過是淡水捷運站到劍潭捷
運站的距離而已,可是對那時代的通勤學生來講,這距離已經難以想像的長遠。萬一搭不
到專車,可能真的要到九點才會到達學校。有的學生甚至從更遠的地方,你能想像要每天
通勤搭車,擠在壅擠悶熱的公車裡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遙遠的地方去讀高中嗎?
現在臺南市升格之後,地理範圍又比以前更大了,包括過去的臺南市中心與臺南縣,可是
交通建設還是趕不上擴增的地理範圍。外地人總是以高速公路經過台南的時間去想像台南
究竟有多大,的確也只不過開一個小時不到,但是如果你開省道或快速道路,你就可以發
现,台南根本不是你想像這個樣子的,從最北的後壁、白河開到最南邊的仁德、歸仁超過
二個多小時,如果從西邊靠海的七股、安南區開到東邊靠山的楠西、南化,甚至要超過三
個小時。
當交通建設一直沒有辦法改善與隨著城市變大而提昇時,的確阻礙台南區域發展與嚇跑許
多想要到台南駐點的產業,也讓想返鄉服務的台南人才止步,更讓返鄉探視父母成為一種
極為艱困與漫長的旅程。
交通這種基礎建設真的是必須長遠來看,如果衹是在考慮獲利不佳,或者衹是怕區段徵收
可能引發土地徵收陳抗事件,或者怕被譏笑是在綁樁,不是建設,就猶豫不決或退縮,那
就實在太對不起居住在臺南的鄉親了,也是對在外工作台南遊子最大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