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提,小弟最近幾年觀察了台灣跟其他國家的市容的差別
發現其實台灣市容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建築,而是在人。
大台北地區最主要的市景構成不外乎是面大馬路的老透天、公寓、華廈還有巷弄裡成排的
老公寓,這些房子多半在經濟起飛的民國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末建成,讓早期上來台北
打拼的三四五年級生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問題來了,從一些老照片可以看見,早期大台北的這些房子在剛蓋好的時候幾乎都相當地
乾淨跟整齊,先上圖:
http://bit.ly/2tL7uht
(出處:Yu-Shuo Liang @ pinterest)這是台北市安樂大廈剛蓋好不久的樣子,六十一年
http://imgur.com/j4K9yYf
這是現在的樣子,一百零六年
究竟是誰把這四十五年前看起來超級炫砲的房子變成現在這副醜樣呢?
再舉一例,先上圖
http://i.imgur.com/8eN3sl7.jpg
這是民國七十四年的電影"超級市民"裡國館一帶的巷弄景色
http://i.imgur.com/KsHeYjd.jpg
過了三十年後變成了這副德性
相信每個人心裡都冒出了:靠,怎麼變那麼醜 對吧!
那時候買得起公寓的多半是三四年級,有些五年級打拼一點也買得到不那麼市中心的,可
以大概得知大台北這類公寓裡住的可能是各位版上30cm跟E杯的父母輩,那為什麼他們要
把原本好好的房子變成這副鐵窗林立、頂樓一堆鐵皮屋的樣子呢?
更可惡的是,不要說老房子了,很多新的房子也醜得可惡,像是某趙X雄集團蓋的各種大便
色土豪造鎮就是一例,遍布新北的重劃區,雕梁畫棟頂上還要加個像王冠的雕飾,俗不可
耐。偏偏很多老一輩的人喜歡豪華、氣派、歐風的房子會去買單。
有三四五年級最沒有景觀美感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