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韋傑理:台灣「海洋國家」本不同於中國

作者: demon3200 (smking)   2017-07-10 23:37:02
※ 引述《Handway (天元突破)》之銘言:
不用說了,直接我接上面轉述黃教授的文章論述林媽利跟陳叔倬的文章有何意義
以下轉錄自沒有唐山媽?:拓墾時期臺灣原漢通婚之研究
前述五節說明,臺灣史上原漢通婚一直存在,但通婚者佔漢人男性比例其實
很低。
平埔族亦有少數加入抗日軍。如 1895 年阿緱廳港西下里溝仔墘庄平埔族加入抗日,與
林少貓合作,見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蕃務本署編《平埔蕃調查書》(2013:86-88)。
25上述事實的邏輯後果是,與原住民通婚者佔漢人人口比例很低。但經過三百
多年漢人間的婚姻繁衍,以及佔人口比例很低的漢化後原住民融入漢人社會並通
婚,通婚者的血緣逐漸散佈在漢人之中。今日臺灣漢人應該高比例多少攜有原住
民血緣,但原住民血緣平均只佔一般漢人血緣相當低的比例。簡言之,原住民血
緣在臺灣漢人之間應該分佈廣泛但稀薄。
上述歷史推論,在晚近的遺傳研究大體獲得支持。
在討論臺灣人口的遺傳研究之前,必要的背景知識是東亞人種與中國南北人
口的遺傳差異。
考古學與遺傳學研究發現,現代人大約十至二十萬年前出現在非洲。大約六
至七萬年前,部份現代人祖先離開非洲,進入西亞,而後逐步散布到全球(Olson
2002: 19-38; Cavalli- Sforza 2003:94-132;Cavalli- Sforza & Cavalli- Sforza
2000:
69- 93)。亞洲現代人分兩批抵達東亞。第一批早亞洲人約六萬年前沿海岸向東擴
散,包括澳洲與東亞外緣島嶼。晚亞洲人則為現代東亞與太平洋人群的主體,大
約三、四萬年前到達東南亞,大約兩萬年前冰河時期進入中國。部分人群由中南
半島經雲貴到達四川。大約一萬年前,再由四川抵羌塘高原。大約七至八千年前,
部分人群由羌塘高原沿渭河與黃河東遷,進入陝甘、河南一帶,成為東亞人群的
主幹。五至六千年前華夏族與羌族分離。演化出漢族。苗瑤民族的祖先應是從雲
貴川向東進入湖廣。華南百越民族應是三萬多年前從中南半島跨越長山山脈,進
入東亞沿海與東南亞島嶼,可能曾經到達東北與朝鮮。東西兩路人群在華北匯
合,發展出東亞文化(李輝、金力 2008)。
而學界已經公認,由於與不同周邊民族混血的結果,中國北方與南方的漢人
在遺傳上有顯著的差異。華北人基因與東北亞、日韓人相近。華南人基因與東南
亞人趨近(Cavalli-Sforza 2003:173)。
臺灣原住民,現在多數學者已認為屬於南島民族。南島語族與南亞語族八千
年前可能同源。祖居地可能在今滇緬邊界。南亞族群南下中南半島或西南往印度
北部。南島民族東移華南,七千年前到達福建,六千年前遷入臺灣。部分南島民
族繼而從臺灣經菲律賓遷移至東南亞與太平洋群島(李壬癸 1999:27-8;1997a)。
考古學與遺傳學的迅速發展使我們對上述人類歷史與遺傳的理解不斷修
正,各家學者對細節的解釋也常有異。但大輪廓已經浮現。在上述中國南北人口
遺傳有異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比較清楚解讀臺灣的研究成果。
林媽利指出:「台灣的閩南人及客家人也就是所謂的『台灣人』,是僅幾世紀
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移民的後代。研究中發現『台灣人』13%的基因是來
自原住民,這顯示『台灣人』的基因中並沒有想像中的有許多原住民的基因」。
她並指出中國南方與北方漢人基因有別。閩粵與臺灣漢人其實是古代南方越人的
後代(林媽利 2010:78-95,亦見 2010:122-131)。在幾年後「我們留著不同的血
液」文中,林媽利認為:「把臺灣人、原住民與福建人的母系血緣的突變相互比
較,我們得出了族群間混血的程度,結果是現在的臺灣人有 26%擁有來自原住民
的母系血緣」(2010:64)。個人血緣來自於父母者各半。假設臺灣漢人父系血緣26
絕大部分來自大陸,則原住民血緣佔當今臺灣人母系血緣 26%與佔全部之 13%
兩種說法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林媽利發現,85%的臺灣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林媽利 2010:
110-12)。她也推測,台灣 90%以上的人帶有越族基因。而所謂越族基因,是閩
粵人、臺灣人與東南亞人共有的(林媽利 2010: 113-20)。
由於每次採樣有異,檢驗的遺傳因子不同,生物醫學技術也不斷進步,林媽
利多年各次研究結果略有差異是正常現象,但總體圖像很一致。一方面,大多數
臺灣漢人(她認為可能達 85%)帶有原住民血緣。另一方面,原住民血緣佔漢人
個人血緣的平均比例並不高,可能僅 13%。或母系血緣之 26%,連一半都不到。
因此,林媽利最後認為:「構成臺灣人的遺傳基因有平埔公、平埔嬤、唐山
公、唐山嬤、高山公、高山嬤,以及東南亞島嶼族群和少數外國基因」(林媽利 2010:
49)。她雖然提到俗語「沒有唐山媽」,但並未表示同意此說(2010: 63-4)。
林媽利的研究近年引起陳叔倬與段洪坤的批評。他們認為林媽利認定所謂原
住民基因的標準太寬鬆,採樣比較不足,以致於誇大了臺灣人攜有原住民血緣的
比例(陳叔倬、段洪坤 2008)。
陳叔倬與段洪坤根據 Y 染色體研究,顯示臺灣漢人與中國南方漢人父系祖
先相似度是 93%,與臺灣原住民相似度僅 7%。以粒腺體 DNA 研究母系祖先,
發現臺灣漢人母系祖先與中國南方漢人母系祖先相似度 79%,與臺灣原住民相似
度 21%(陳叔倬、段洪坤 2008)。
陳叔倬與林媽利之間有關生物醫學上的爭論,吾等社會科學家無從置詞。但
就本文議題而言,他們的發現並無根本不同。林媽利認定臺灣漢人遺傳自原住民
母系血緣比例是 26%,與陳叔倬、段洪坤認定的 21%其實很接近。
更有甚者,如果雙方對於原住民佔當今臺灣人母系血緣比例的估計只有很小
差異,則合理推論是,對於多少比例漢人帶有原住民血緣的估計,大概雙方也會
很接近。陳叔倬與段洪坤抱怨林媽利宣稱 85%臺灣人帶有原住民基因是誇大,但
並未提出自己的估算。
爭論雙方最大的差異,可能是政治認同。林媽利要強調臺灣人與大陸人流著
不同的血液。而陳叔倬與段洪坤則強調最重要差別在於中國南北漢人之間,而非
臺灣漢人與閩粵漢人之間,以致於他們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是早在漢人
南遷閩粵時就已發生(陳叔倬、段洪坤 2008)。
但漢人的南北差異是研究者都知道的事,林媽利當然也知道。另一方面,林
媽利強調臺灣與閩粵之間的差異,陳叔倬與段洪坤也並沒有否定這差異存在。他
們真正爭論的是此項差異到底對國族認同重不重要。這不是科學問題,而是科學
事實的政治解讀問題。因為是政治問題,所以只要在互聯網上輸入前述作者們的
名字或文章關鍵字,就會看到許多充滿火氣的政治爭論。
科學不能解決國族認同問題。血緣、文化與認同並無必然關係。多數加拿大
人講英語,文化與美國極相近,彼此經濟高度整合,但他們並不打算加入美國。
瑞士德語區及奧地利的語言文化與德國南部並無大異,也都屬富裕民主政體,但27
德語瑞士人與奧地利人並不想當德國人。德語瑞士人寧可與語言不同的法語、義
大利語瑞士人共組瑞士聯邦。印度種族及語言複雜,從白到黑俱全,但他們都自
認印度人。近年基因研究認定華北與華南的漢人遺傳差異很大,但沒有人因此主
張分成兩國。血緣與語言都不能決定國族認同。認同是主觀決定,而且受現實利
益因素的影響可能多於血緣文化因素的影響。國族認同不必強求科學依據。科學
也不必為政治服務。科學家的科學發現與個人認同應該分別陳述。
作者: jameskey (阿帕阿帕)   2017-07-10 23:44:00
pk喔
作者: bj45566   2017-07-10 23:48:00
先兩邊都推一個... @@
作者: a34567 (ddd)   2017-07-10 23:49:00
這台計算機的互聯網不好使Zz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7-07-10 23:49:00
我母親那方有噶瑪蘭血統,請問我可以自稱我有原住民血統嗎?還是說不行,我只能依我父系這方,說我是漢人?
作者: Sinreigensou (神靈幻想)   2017-07-10 23:50:00
推最後一段
作者: demon3200 (smking)   2017-07-10 23:50:00
林媽利說有啦
作者: david1230 (好難想)   2017-07-10 23:51:00
啊就社科評論啊....上一篇吐糟的點就是這篇評論 你還拿出來槽*
作者: demon3200 (smking)   2017-07-10 23:54:00
他上一篇兔的是陳叔倬,甘我闢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