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的文章基本上是可以得諾貝爾獎的題目。
臺灣薪資的停滯有一大半要怪彭淮南。
原因:自從1998年彭淮南上任後,採取的貨幣政策就是完全有利於出口廠商的。
所以他的作為就是盡量壓低新台幣匯率,跟維持低利率,讓出口廠商的利潤極大化。
副作用就是利率低,造成房價飆漲。
低匯率造成進口物價飆漲。
這兩大因素是造成人民薪資名目上漲,實質下跌重要原因。
為何我說彭淮南維持低利率,低匯率的政策是錯的。因為1998年以後臺灣製造業大幅外移,不是到大陸就是到了東南亞。
臺灣的海外製造比率從1998的約10%到了2007飆升到了超過50%,之後的馬英九時代海外製造比例反而小幅下降。
所以彭淮南的貨幣政策,是效益很低的。因為外銷廠商都外移了。
製造業外移的最大影響就是讓臺灣的人均GDP失真了。
2016的臺灣人均GDP是約23000元。
總體GDP是約5500億美金。
但實際上5500億是2300萬臺灣人,跟臺灣人雇用的大陸人跟外國人約700萬,共3000萬人創造出的。
所以臺灣真實的人均GDP應該是5500億美金除以3000萬人,真正的人均GDP應該是18000元美金。
而1998年臺灣的人均GDP是約13000元美金。
18年人均GDP只成長了5000元。扣掉物價上漲,難怪實質薪資倒退。
結論:臺灣實質薪資倒退總上而言要責怪三個因素。
1.彭淮南過時且錯誤的貨幣政策。
2.1998年李登輝的戒急用忍與兩國論粉碎了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希望。戒急用忍與兩國論,反三通的愚蠢作為。讓外銷廠商連根拔起,外移大陸。外商因為不能三通與兩國論而選擇香港與新加坡作為亞太營運基地。
所以香港現在人均GDP超過40000美金,超越日本,新加坡更是破70000美金。
難怪香港人嘴上說移民臺灣,實際看到臺灣低薪資大部分都嚇跑了。
等到十年後馬英九上台開放三通已經沒有效益了。大陸經濟在臺灣很少參與的情況下還是起飛了。
3.馬英九推動服貿不夠魄力,反對服貿者自取滅亡。臺灣製造業已經外移,回不去了。
所以馬英九正確的開出了服貿的藥方,以臺灣較強的服務業西進,為臺灣年輕人跟台灣產業找出路。
其實1990年代就應該大膽西進的,馬推服貿時已經晚了十幾年,但仍不失為亡羊補牢之策。可悲的是少數人強硬在街頭抗議,馬英九也沒魄力強硬推行服貿。
結果就是臺灣自取滅亡了。
現在臺灣對大陸,連服務業都沒優勢了。
只能個別去大陸當台勞了。
可悲啊!這就是臺灣薪資停滯的真相!!!!!請大家廣為流傳,為後代子孫做為臺灣淪亡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