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1PSmOCTP ]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看板: Warfare
標題: Re: [問卦] 德國當時為何不在敦克爾克消滅英法聯軍
時間: Sat Jul 22 16:00:05 2017
※ 引述《Adolf5566 (阿道夫五六)》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PSVaaLy ]
: 作者: hundereins (神奇海獅先生) 看板: Gossiping
恕刪大部分。
: 事情要先追溯到一年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一剛開始先處理位於東邊的波蘭
: 搞到德法邊境上,法軍兵力竟然是德軍十倍左右(110個師 vs. 11個師)
: 那時真的只要法國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把德軍嚇得不要不要的
1939年九月,波蘭戰役爆發,英法聯軍發動 Sarre Offensive 的時候,
德軍在西線的部署是:
荷蘭邊境,253D 254D;預備隊,269D
比利時邊境,225D 251D 216D 22D;預備隊,263D
盧森堡邊境,211D 69D 16D 227D 26D GrenzD ;預備隊,87D MG3 IR366
法國邊境,33D 79D 34D 15D 52D 6D 36D 9D 71D 25D 35D 5D 14LW 78D 86D;
預備隊,246D 231D 214D 215D 76D SS-DerFuhrer
戰略預備隊,76D 223D 209D
運輸中,75D 267D 58D 262D 260D
部分單位缺編,運輸中的五個師只有75D派往法國邊境
(資料來源:https://forum.axishistory.com/viewtopic.php?t=65290&start=180
https://forum.axishistory.com//viewtopic.php?p=765057 )
德軍光是在德法邊境就不只11個師了,還沒算上其他地段和戰略預備隊,
這還是1939年九月,隔月波蘭淪陷後兵力只增不減,不知道原文11個師是哪來的,
波蘭當時宣稱似乎是110法軍師 vs 30德軍師之類的,沒到11個那麼誇張。
然後,法軍在剛開戰的時候(1939/9初),部署於Sarre地區的兵力是:
第一線12個師,第二線17個師。
到1939年九月中旬,Sarre Offensive 正式開始的時候,
法軍在前線也不過部署了約62個師,遠遠不是完全動員後的110個師的理論值,
而其中被評價為第一流的師也就約30個(17個常備步兵師,加上裝甲與機械化部隊)。
在這之中,約40個師曾投入攻勢(毫無效果)。
德軍到九月中旬,西線兵力上升至約43個師,其中約11個是常備步兵師,
雖然確實沒辦法幹掉法軍,但是在固定防禦陣地上拖延時間已經很夠了。
法軍就算真想打穿齊格菲防線,也不可能在開戰後兩個月內達成。
: 不過當時的法軍太過迷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略,就是兩邊一起挖溝然後互射
: 所以他們老早就把「溝」挖好了:耗資50億法郎的馬其諾防線、往下七層
: 由混凝土、鋼筋組成配備重砲,相信馬其諾防線固若金湯的法軍只想守住這裡而已
: 德軍根本沒要這樣跟你玩阿~~~~
: 德軍的戰略就是有名的「閃擊戰」,這種戰略起源於德國的前身普魯士
: 因為身為整個歐洲最顧人怨的國家(我真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根據經驗
: 絕對不能在一個國家上浪費太多的戰爭資源,不然拖太久
: 就有其他國家想衝過來往普魯士頭上貓一拳之類的。
: 所以說到「閃擊戰」的基本精神,就是假如一次大戰的壕溝戰是兩個人拿鋼板互撞的話
: 那閃擊戰就是把「鋼板」濃縮成「鋼椎」,找對方鋼板最弱的地方然後扎下去就對惹
: 德軍老早就決定好要往哪邊扎下去了:比利時。
這一大段是完全無視於
1.1905年完成的施里芬計畫,1911年的十七號計畫規劃,1914年的邊境戰役
以及
2.1939-40年,法軍第一與第七兵團的動向 (可追溯至1935年的戰略計畫修正案)
如果咬定法軍當年只想防守馬其諾防線,根本就無法解釋敦克爾克的發生以及影響,
1re Armee和VIIe Armee的潰滅為何會使法軍戰力大損,就是因為法軍把主力往北送!
: 只是在一剛開始老天好像很想保佑法國。就在1940年春天左右,德軍都已經就戰鬥位置了
: 卻差點被法國人知曉整個德國的進攻計畫:這天,一架德國軍機飛進了濃濃的春霧當中,
: 德軍飛行員左閃右閃,等到好不容易飛出迷霧之後卻發現:靠杯,我好像飛到比利時了。
: 比利時士兵立刻逮捕了飛行員和後坐的德軍少校:「你們是幹嘛的?」
: 飛行員還真的是這樣回答的:「我想老婆,所以想要飛回科隆去。」
: 比利時士兵不知道有沒有在心裡讚嘆德軍福利真好,想老婆就可以坐軍機回去。
: 但就在這個時刻,在後面一直一言不發的德軍少校竟然快速的把一份文件扔進火爐裡。
: 比利時士兵立刻就直接把手伸進火爐。雖然把手給燙傷了但還是把整份文件救了回來。
: 後來在仔細研究文件之後,比利時軍的臉色整個都變了:
: 那是一份完整描述德軍入侵比利時的作戰計畫書!!德國會從法比交界的地方下手!!
: 這件事立刻傳到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希特勒還嚇到找占星術師來觀落陰。不過
: 對德國人來說超幸運的是,盟軍最後研判的結果是這只是一場騙局,
: 法軍最後還是沒有在此地加強防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chelen_incident
這段完全是胡說八道。
因為這架飛機墜落而落入盟軍手中的德軍文件,描述的是舊版的黃色計畫,
曼斯坦計畫是在該事件「之後」才被希特勒許可、下達並最終得到實施。
換句話說,該事件若對法軍有任何負面影響,也必然是因為該文件確實誤導了法軍,
而非法軍拒絕相信該計畫─舊版計畫就沒有實施,不相信假消息能有什麼災難性後果?
: 竟然在不到四天就被擊垮。法國投入大量經費與期盼的馬其諾防線,
: 「竟然變成毫無作用且遭人嘲笑的廢物」(不是我說的,是法國人自己說的)。
: 當英法聯軍東北部司令喬吉斯得知德軍已入侵法國時,神情顯德相當落寞。
: 根據一個副官的說法:「整個氣氛就好像家中才剛有人過世一樣。
: 喬吉斯的臉色蒼白的可怕。過了好久才吐出:『我們的防線已經失守,也即將崩潰。』
: 他整個人呆坐在一張椅子上,突然哭了起來。」
如上面所述,法國從來就不期待德軍會把主力全部投入德法邊境,
套用許多戰史學者的描述,馬其諾防線是軍隊戰力的「增幅裝置」(multiplier),
只是用來讓法軍達成更合適的部署方針的工具(雖然甘莫林這個白癡沒成功使用)。
法軍第一兵團與第七兵團的北上,則是法軍最具主動性質的戰略推進行動,
但是第九與第二兵團在謬思河防線上的慘敗,造成北進集團遭包抄,
這才是敦克爾克的背景與意義─最精銳的第一與第七兵團就此被殲滅。
: 「歡迎湯米大兵(英國士兵的通稱)」的標語。
: 但此時,戰敗的40萬英國遠征軍匆匆忙忙撤退到法北的敦克爾克。
: 一位英軍軍官簡直被眼前景象嚇傻了:
: 「在多個不同的地點,軍官和士兵都匆忙趕到敦克爾克的報到中心,
: 其速度之快使人不得不以為,敵軍就在他們背後不遠的地方。…
: …很多士兵沒有上級核准就跑來登船、
: 而還有更多軍官拋下士兵自己跑來搭船……
: ……當德軍強力猛烈空襲時,那些訓練不足的團級單位頓時就分崩離析,
: 成為一團散沙……」
1940年的BEF確實曾達到40萬人,但是從敦克爾克撤出的英軍只有20+萬人,
即使加上法國戰役中損失的六萬八千人(只有一部分是在敦克爾克周邊損失的),
也達不到四十萬人這個數字。
以上有部分是我吹毛求疵,不過關於墜機文件那一段太瞎了,得闢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