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nGu (溫菊)》之銘言:
: 認真問
: 小魯一直以來用的都是平價耳機,100~300塊之間,就聽得身心愉悅,耳蝸外翻的程度
: 前陣子偶然到誠品逛逛,看到展櫃上放著好幾支高級耳機,媽呀一支要價三千多元
: 重要的是可以試用
: 上面沒有耳屎,有也是隱形的,太好了,於是我迫不期待地去體驗一下高級貨
: 插了(手機),放了(音樂),實際聽下來卻感覺沒有特別突出
: 黯然神傷下,不禁疑惑到底高級耳機是貴在哪呢??
: 材質嗎??品牌嗎??
: 有請各位金城武解惑
認真回一下。
除了少數特殊材質的耳機,一般物料成本都滿低的;
敢賣那麼貴則在於設計知識,
知道怎麼設計物理結構跟電性表現,
就是一門know-how,也是品牌特色所在。
有一些科學量測標準來評斷耳機或音響的好壞。
1.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總諧波失真
因為耳機的震膜不可能是完美的,
所以譬如輸入1KHz的聲音訊號,
會額外產生倍數頻率的諧波聲音。
(就像不同樂器彈出同樣的音,音色會不同,
正是因為諧波組成不同。)
好的耳機可能THD很低,讓聲音表現更接近原本錄音內容。
相反的,普通的耳機設計可能不在意THD,
所以聽起來就比較糊。
THD也有可能是刻意不降低的,
各個品牌的調音可能刻意注重特定諧波,
讓調性或音色有自己的特色。
2.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 交互調變失真
相對於THD是評價耳機在單一頻率的失真,
IMD是指兩個不同頻率同時出現時,耳機產生的失真。
這量測某種程度上,就是解釋發燒友所謂的解析力。
當不同頻段的樂器出現,
耳機表現會是一團糊,還是能清楚分辨不同樂器。
好的耳機就是能在爵士鼓凍滋凍滋時,
歌手的歌聲還是清晰嘹亮,而不會被蓋掉。
3. Transient Response 暫態反應
這是指時間上,突然出現一個聲音再關閉後,
耳機震膜的振動不會馬上停止,而是有殘響再慢慢停止。
這能解釋發燒友所謂的動態表現,
上一秒的音樂影響下一秒音樂的情況。
好的耳機能讓聲響收得很漂亮,不拖泥帶水。
通常耳機的規格不會有這些資訊,
所以很難從規格判定好壞。
而這些資訊在媒體上也不一定受重視,
只能從評測者主觀描述的文字裡去感受。
一方面是測試需要很精準昂貴的設備,
另一方面是很難全面性測試。
好比THD常常用1KHz去量測,
但人耳能接受的頻率是20 ~ 20KHz,
全部測量的資訊量也太大,很難呈現跟定奪。
這些量測標準不只適用於聲音領域的耳機,
手機本身的電路表現也能依此評價。
所以即使耳機再好,手機電路本身差的話,
也無法發揮全力。
手機電路通常設計要求是求省電,
所以很難出現吃電誇張的高音質設計。
這也就是為什麼講究的玩家,
會再讓手機接外部USB DAC與耳機擴大機,
甚至不用手機聽音樂。
最後,評測的音樂影響也很大。
假使聽的音樂是純鋼琴演奏,
自然不會踩到耳機的表現極限。
如果是編制龐大的交響樂,
又或是強調失真效果的重金屬搖滾,
比較能明顯區分耳機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