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手癢,回去翻了翻老爹的珍藏
: 但是劇情從以前看到現在
: 都已經知道等一下誰誰誰會出來
: 誰誰誰又會死掉
: 又不想去看中國那些修真修仙
: 動不動就毀天滅地的YY小說
: 武俠小說是不是從金庸古龍之後再無人了?
我來認真回 + 毛遂自薦
安安,是說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在武俠界很有趣。毛遂自薦前,先回答原PO問題。
如果想再找到出如金庸古龍的作品,這可能性大概只有「一成」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是一成,而不是兩成三成四成
在回答問題以前,我想先聲明這篇文沒有鄙棄/仇視前輩的意思在
相反我也覺得兩位大神的作品實在是很不錯的,當然也沒有檢討讀者的意味
大家最少能安心閱讀
好的,共識有了,我們一步步來
首先來拆解問題:「金庸古龍之後還有值得看得武俠小說嗎?」
這個問題有兩個核心,第一個是以金庸古龍為標竿,第二個是範圍在武俠小說
兩個合併及代表原PO認為兩名作家已是武俠小說的頂峰
意味著原PO認為兩名作家的「故事精彩好看」,而且「喜歡這種風格的武俠設定」
那麼,繼金庸古龍之後,武俠小說還有值得一看的作品嗎??
恐怕只剩一成機會吧。
OK為什麼是一成??
現在啪啦就說出來是沒說服力的,必須先行探究何謂「武俠」
我們把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所謂「武」,可解釋成武功、武力
也就是說這種範疇的故事必須涉及武鬥情節,以及擁有武功設定
再來說「俠」。
俠這個字意就很多涵蓋,我們常講「行俠仗義、行俠仗義」,究竟是什麼意思??
除了金庸老師最經典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是說這句話源自梁啟超)
俠,本身也指好打抱不平,見義勇為之人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解釋是溫世仁說的一句:
「世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而幫助需要關心的人,即是俠」
如此看來,武俠小說臂幅其實是很廣泛的
再論武俠這個類型,有點算是「中式的奇幻小說」
譬如說切雞雞不見得能幫助人練成什麼絕世神功 (林平之: )
譬如說人沒辦法跳到很高的山崖上、坐大鵰、吹奏樂器炸人腦
又像天山童姥或神照經這樣的離異
這些奇幻的元素僅是東方人獨懂的風格,進而自成一個奇妙的流派
像老外不懂什麼是內功、輕功,但是我們卻有一個概念,不太需要作者解釋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武俠鼻祖還珠樓主的小說是武俠的一種
當時的武俠背景通常在清中葉到民初,也很少有誇張的功夫,較為貼近現實
再一輩便是金庸古龍,而他們出道時被視作「新武俠」
從這時候起,武功漸漸地朝奇幻靠攏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KingKingCold大的這篇專業文:https://disp.cc/b/163-3j1c
再後一輩,勉強可以把黃易歸類在此吧
這時期很明顯題材也發生變化,變得更為奇幻,逐漸傾向「玄幻」
但依據我們先前理解出來的武俠的意義,九把刀、喬靖夫也算是更新一派的「武俠」
那麼回到原PO的問句:「金庸古龍以後有沒有值得一看的武俠小說呢??」
*這就要看原PO是否接受金庸古龍以外的設定的武俠小說*
當然,當然,我曉得其實這裡頭有個地方很不對勁,別急我正要講呢
就是故事。
我們都曉得一個好的大眾小說,故事劇情的精采與否是很重要的條件之一
金庸古龍絕對是寫得出水準上的故事才能讓那麼多人津津樂道他們的作品
那麼就要關心,後輩的武俠小說家是否能企及這種水平呢??
我想大家看武俠小說,除了看「武俠」,更重要的是「享受一個好故事」吧
像我往往幻想張愛玲若來寫武俠小說,也能自成一格「望族」
而在這兒更艱困的世道,百花齊放,後來人非得要用心講出一個「精采」的故事才能留住名聲,留住讀者的眼睛
只要是金子就會發光,相信好作品能再創一個「新武俠」,不會被貴古賤今
就像當初金庸古龍嶄露鋒芒時那樣
再來我們切入重點了,開頭這「一成」是什麼說法呢??
而且再說,這「一成」,其實是兩個0.5的加總
由於不知原PO是否只想看金古作品裡那樣的設定,我只好按照字面意思這樣假定了
如若如此,那我只能說大概只有一成機會再尋覓到完全相同的作品
金老已經封筆了,古龍老師已作古了,不巧小說這檔事,很吃作者的教育/年代氛圍
也就是說,即使寫同樣的題材與故事,不同時代的作者說出來的故事也會有不同味道
乃至大從故事情節的偏好,小從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有差異
《紅樓夢》,只有曹雪芹這個生長在滿清時代的人才能寫的地道。
也像是某些文章人一看就會說:「靠邀,這是古文啊!」
差不多是同樣的意思
要真的出現重現金古兩人風格味道的作品,其中一個0.5是金老重新執筆
另一個0.5,就是這世代突然有個人執著模仿兩位老師的「靈魂」
併存於世的金庸古龍,風格尚且有極大特徵,何況現代被譽為「女金庸」的名家鄭丰,也不會百分百相同
所以我認為可能性只有一成
只能說這是一種光陰使之的必然
至於開頭我說要來毛遂自薦的
實際上我還在磨練說故事這門技藝,向諸多前輩們看齊,有籌備個作品,但還沒公開
我本身不是什麼咖小
目前不是
請看簽名檔
颱風天,大家注意安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