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docid=104269470
日前,於哈爾濱參加台胞學子2017台灣史暑期研習營的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
助理教授、《遠望》雜誌總編石佳音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訪問,在採訪中,石佳音
表示,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大傳統對反獨促統是十分必要的,在兩岸復興大傳統方
能拉近彼此心靈距離、促進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胸懷儒家天下觀 力促兩岸統一
石佳音表示,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對“反獨促統”意義重大。他稱
,我們所繼承的文化傳統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大傳統是通過有意識地學習和反省
而獲得的的價值理念,小傳統是則是在成長過程中不假思索地習得的,小傳統往往
受限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於認同更大的群體是沒有幫助的。石佳音認為,儒家傳
統中包含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天下觀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這些
都是一些核心的思想,其背後的價值理念為人接受後,人們便會知道天下秩序的重
要性,進而會對“天下秩序”有了責任感,那麼就會義無反顧地去維持“天下秩序”
這一中國儒家思想所引領的文明,保護“天下秩序”就勢必要去反對阻礙“天下秩
序”的外力插入,這樣一來自然會支持兩岸統一。
石佳音認為,要“促統”的文化交流一定是大傳統層次的交流,而非小傳統層次
的拜媽祖之類的交流,儒家思想也就是大傳統,對反獨促統是必要的,在兩岸復興
大傳統方能拉近彼此心靈距離、促進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談到目前大傳統的現狀,石佳音表示,“台獨”對大傳統對兩岸統一的作用心知
肚明,因此“台獨”教改才去不斷淡化國文和歷史課本裡傳統思想的部分,文言文
的比重越來越少,思想性的內容更是屈指可數。他坦言,讓學生多讀中國傳統歷史
和思想對促進兩岸統一的作用是很大的,他自己就組織有讀書會,帶學生讀中國傳
統的歷史和思想,許多學生都從“獨派”轉為了“統派”,效果十分顯著。石佳音
十分讚賞今年一月份中共中央出台的關於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文件,他認為,
大陸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會是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學習歷史 首當辨明是非
關於台灣青年如何樹立正確的史觀,石佳音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歷史
的真相有很多面,但重點是要呈現出對後人有意義的一面,面對歷史,我們要做的
應該是辨明歷史真相和是非,呈現出其中正確的部分、褒揚歷史中堅持正義的人,
否定掉歷史中的罪惡。對於此次研習營期間參觀過的東北抗聯烈士紀念館,石佳音
印象深刻,他說,哈爾濱原來的日本警察廳並沒有用來作為現在市政府的警察廳,
而是作為紀念館,地上一層紀念烈士,地下一層呈現日本如何用警察廳迫害中國,
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同時,他表示,在台灣,日本當年的總督府依然作為象徵權威
的總統府被使用現,這是十分錯誤的。此外,他還講到,台灣島內恢復了許多日本
神社,“日本人未竟的皇民化再經由台灣人的手繼續去做,而且還做得更好,”石
佳音對此感到氣憤。
石佳音認為,要呈現歷史,先要辨明是非,清朝龔自珍曾說“出乎史,入乎道”
,中國人透過對歷史的正確理解和解讀來尋找是非的,這就是所謂的“道”。他表
示,雖然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公是公非,但是我們依然不能放棄對公是公非的追求
,若失去公是公非,那麼社會就會解體、秩序就無法維持、法律就失去了威信。石
佳音認為,台灣立法院頻頻打架,就是因為大家沒有公是公非,不尊重議事程序,
這樣有政府也等於無政府,對百姓也沒有任何好處。最後,石佳音講到,在尋求公
是公非的過程中只能靠講“禮” 、靠探求歷史的真相,慢慢達成共識,這將是是
動態的、是不斷前進並不斷得到修正的過程。
日本殖民者 “台獨”史觀的罪魁禍首
談及台灣當前混亂史觀的根源,石佳音直言,就是因為日本的殖民統治。他表示
,“台獨”是一群在日據時代成長起來的“台籍皇民”,他們對二戰的經歷和感受
都是從日本的角度出發的,這些人在二戰中成長,接受了日本的世界觀包括日本對
中國的觀點。他介紹說,台灣光復之後,國民黨並未將這批“台籍皇民”鏟除,反
倒與其合作,而當年台灣的抗日志士卻被國民黨關押或者殺害,國民黨斬斷了台灣
的抗日傳統,在台灣搞“無條件反共”,因此台灣的“媚日階層”一直存在。石佳
音說,這些“媚日”分子在日據時代得到的財產和社會地位都保留了下來,其子女
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並與1970年代之後飛黃騰達並成為在當今掌控台灣政局的
人物。“這些人認同日本,他們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石佳音稱。
石佳音最後總結到,“台獨”思想的淵源就是日本殖民者。他認為,台灣的統獨
只有一種分法,一邊是“中國大陸引領中國的復興”,另一邊則是“美日對抗或抵
制中國的復興”,靠向中國大陸這邊的就是統派,靠向美日的就是“獨派” 。
(李漢揚編)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