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umbd000 (蔓越莓)》之銘言:
: 當年馬英九
: 英明政策 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3600
: 不管你住山區 海邊
: 原住民 客家人 外省人 都有3600
: 也就是繳稅多的拿3600
: 沒繳稅的也拿3600
: 大家都在說債留子孫
: 但無形中馬總統把貧富差距縮短了一些
: 然而大家說圖利財團
: 但你也獲得商品 你爸媽工作年終也有多
: 許多窮人家生很多小孩買冷氣冰箱
: 這是不是一個德政咧?
客觀來看這政策至少做到了"公平"。怎麼說呢?就把他當成政府分配利益,這
政策是只要身為國民,大家都能分到一樣的利益。相對於政策常是拿稅金去補
助企業或富人,這至少在原則上正義多了
不妨想像如果把這金額提高,然後變每月發放,不就等同許多國家正小規模實
驗中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了嗎?
當然消費券問題在他是一次性政策另外編預算,等於純粹增加政府支出。但換
個方式想,如果財源換成是提高稅率從企業或富人身上拿錢來支應,不就是種
好的社福模式?
至於經濟上效果當然不會明顯。因為它是一次性的,所以人們不會突然變出手
大方。因為我們知道拿完這次以後就沒這筆錢了,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用來支應
未來的消費,比方說買些儲值券或生活用品存起來未來備用。會全用在額外消
費的大概一種是真的很窮的人,原本基本物資都缺乏可以趁機購買,另一種是
有錢人,反正錢太多這筆意外之財就隨手花掉
也因為一次性,所以乘數效應不會明顯。比方說現在一個賣東西的業務因為這
幾個月消費券讓他業績好傭金多抽了不少,但他很清楚以後就不會有這筆意外
財了,所以多賺的傭金很大可能是被他存起來而不是再拿去消費
所以這政策對GDP的影響應該不會顯著。但相較於美國是拿稅金去救銀行,或是
像日本後來降企業稅同時提高消費稅(反過來由一般人來貼補企業),消費券
至少對多數人民是相對公平正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