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記者的新聞標題一直試圖影響台灣價值觀,而且欺善怕惡
像之前有個新聞,好像什麼「吃泡麵一個月,只為買唉鳳」
然後一蘭剛開的時候也一天到晚去訪問排隊的人排多久
就是想營造一種,時下年輕人很閒,沒錢又想享受小確幸
然後用揶揄的口氣下標題
對一般的年輕人都這樣,對宅男更是不手軟
看看今年漫博的新聞,直接/漫,新聞標題滿滿的奚落感
像是「狂!漫迷搶聲優簽名暴動遭壓制」
請問是在狂三小?而且壓制是這樣用的嗎?
還有「狂宅出籠」
靠,宅宅平常是關在哪裡啊,又在狂三小
然後對一些年輕犯罪者都很喜歡營造一種悲劇英雄的感覺
「25歲前夢想買馬拉沙迪,17歲高職生拉同學當車手」
像是為了夢想走了歹路一樣
「戴名錶開名車,年輕情侶行刑式槍決,友震驚留言」
做什麼工作,黑吃黑都不提
新聞標題是大家對這新聞印象的百分之七十,講白了就決定風向了
尤其是對沒思考能力或是懶得思考的理盲影響更大
只能說記者整天哭哭被酸民嘴,也不想想自己是用什麼眼光看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