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iin (過去 現在與未來)
2017-08-13 22:28:16※ 引述《fantasibear (布穀熊)》之銘言:
: 看了兩天南亞和日本海嘯影片
嗯,南亞海嘯跟東日本海嘯成災原因不同,不要一概而論。
基本上你講的部分都只適用於東日本海嘯..
2004南亞海嘯的問題癥結點在於2004年時印度洋完全沒有海嘯預警防災系統。
大多數罹難的人根本不知道海嘯來襲。
2011年東日本海嘯的問題是,當初整套防災系統的規劃低估了可能的地震規模
最後導致安全帶不再安全,海嘯波高全然超過預劃高度。
: 從原本很傷心,到最後很火大
: 其實很多人可以不用死的
: 你認為你會乖乖聽政府說的話:
: 1)海嘯只有9公尺
: 2)待在你的避難所就好
: 3)跑到最近的高樓就好
: 4)同學,老師說待這裡比較方便點名
: 結果,你爬到最頂樓還是淹到
: 結果,你的避難所全滅
: 結果,你躲避的建築物被連根拔起
: 看到明明已經淹進城市了,路上還有汽車在開
: 真想一槍斃了他算了!
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 要是有一天台灣真的發生海嘯,
: 你會那麼聽話嗎?
: 第一時間你認為你該衝到哪去?
一般來說,原則是往內陸跑,往高處跑。不過實行上有很多困難的地方。
就算在這兩個地震海嘯過後,我們一般還是會以就地(短距離)避難為主要的方式(如果
可能的話)。
原因其實就在你提到的最後一句話: 你該衝到哪裡去? 如果沿海一萬人跟你像的一樣,
那沒有經過妥善避難規劃的市街道路100%會產生道路擁擠,最後大家都不用逃。
2012年普吉島的海嘯假警報就是如此,大家通通被困在路上。
在塞車是幾乎一定會發生的狀態下,步行會是你最穩當的逃生方法。
一個人的步行速度約略是公里每小時,所以你預計抵達的避難所最好是在2公里以內,
並且高度位於海平面10-15公尺以上為佳(5層樓以上)。這高度基本上已經可以抵禦大多數
的海嘯波襲擊,但如果不幸你遇到30-40公尺的海嘯波的話,那一樣完蛋。 不過這種超大
海嘯波常是可遇不可求,真的遇到了那也是你的命..
如果你在避難場所安然度過了第一波海嘯波,不要高興的太早。海嘯波常常不會是只有
一個波,後續可能還會有更大的過來。因此,請乖乖待在避難處等候數個小時,再移動
到更安全的地方。
目前台灣西部沿海已經有許多海嘯避難規劃。如果你住在靠近西部沿海,或是北部萬里
金山一帶,請注意附近是否有相關的標示。你越熟悉這些標示,便可以越快的移動前往
避難場所。
至於其他地區則最好知道住家附近的防災避難中心位置(如防災公園)
這些地點有些已有預置緊急避難設施,有些會是資材集中與發放中心。
當你對這些資訊都比較熟悉時,也比較不會陷入不該有的慌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