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看到漢字的感覺,大概就跟你看到下面這些字一樣。
https://i.imgur.com/DElKOBn.jpg
https://i.imgur.com/HPHNmSD.jpg
漢字的確是很難學呀!很多人不知道是不是跟小學時代脫離太久,都忘了小學生在
畢業之前,要寫出一篇全漢文章,是有難度的。
漢字唯一學習法,就是透過機械式的反復練習,這怎麼會不難學?
教育普及是提升文盲識字率的關鍵,但這跟漢字學習曲線是兩回事。如果漢字真的
有這麼好學,就不會有一堆人在問臺語的時候,不是寫著臺語漢字,而是使用國語
拼音字了。
回到正題。
韓國人看待句子裡的附加漢字,就跟你看到英文附加說明一樣,例如: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
單純就是有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東西。一般生活上,沒人會想特別用它。韓國手機
預設輸入法裡面根本沒有漢字可以選,想打韓語漢字還要另外安裝輸入法才行。
我是覺得我們臺灣人對於「韓國人使用漢字」這件事,觀念不宜停留在過往文獻上。
很多人覺得韓國人生活上脫離不了漢字,來源往往都是啥大韓民國憲法(歷史文獻)
、新聞(歷史文獻),或是聽說啥法律上必須要用漢字……等等。但你實際上在韓國
辦手機、銀行開戶、租房子……時所簽的文件,當中幾乎都沒漢字。
比較有趣的是,韓國人把漢字應用在設計上,會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情形。
例如:看過人物專訪的宣傳,是把 interview 的 in- 寫成同音字「人」。
http://i.imgur.com/ccSlccu.jpg
另一個例子就是韓語的「dosirak(便當)」。我有一次看到某個海報設計,把
dosirak 寫成同音字「都市樂」,意思是你來觀光旅行的時候,邊吃便當,還可以
邊享受都市旅遊樂趣。
http://i.imgur.com/rOwXb9H.jpg
觀察這些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會覺得我們被漢字綁得太死,沒辦法做出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