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競爭激烈 換票聯盟角力頻頻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665174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上任後,矢言重返執政,讓黨內看到希望。9月9日將登場、攸關晉身黨決策核心中常委參選資格的中央委員選舉,各候選人間紛紛串連籌組換票聯盟,戰況激烈;但也因互相箝制,讓黨內人士憂心選風問題。
目前傳出,主要換票聯盟中,以傳統組織動員力強的挺吳勢力為主,一分為二:包含以中常委姚江臨為首的40聯盟,以及由資深立委黃昭順整合,將原雲林大老張榮味的65聯盟改組為50聯盟,各以600票與500票為成員得票基底,兩聯盟角力頻頻。
親前主席洪秀柱系統,這次也有74位黨代表參選中央委員,彼此雖無「換票責任額」,但承諾相互支援;中央委員連勝文所屬青發會系統,成員也以「理念」與「情誼」外拓連結,雖未組成聯盟,仍被黨內戲稱「30聯盟」,粗估與洪系一樣有300票基底實力。
至於之前曾傳出要籌組「90聯盟」的柏泰園集團總裁陳萬添,因參選資格遭黨廉政委員會剔除候選人資格,後續影響力備受考驗。黨內還有打著吳敦義密友旗號組成的「奇策盟」串連籌組20聯盟,但實際運作能力也遭黨內質疑。
國民黨資深中央委員評估,黨中央委員選舉換票聯盟或洪系、連系互助戰友團體,除承接自張榮味系統,動員力強的50聯盟換票成效可達8成,其餘選票互助成效頂多5成,以這次中央委員選舉當選門檻約350票推估,參選人都還要再各自努力。
黨資深中央委員蔡明志表示,要當選中央委員,條件與當選民代無異,除要有正面形象與高知名度,「跑黨內活動」是否積極、平常是否有服務黨代表,也影響當選機會;此外,派系的實力、是否進入主席提名名單,也都會影響拓票能力。
有現任黨中央委員則說,吳敦義接任黨主席後,讓黨看到重新整軍希望,再加上派系角力,讓中央委員候選人爆增百分之15,再加上具投票權的黨代表名額也大幅擴增,「連自己中央委員選舉得票都算不出來」,預估選舉結果中央委員汰換率將逾1/3。
也因選情激烈,有中常委感嘆,這次中央委員選舉選風異常惡劣。挺柱黨代表李昶志也認為,這次選風最大問題,在於攻擊、分化耳語多。不過,也有現任中央委員認為,請客、送文宣品每屆選舉都有,感覺不出選風有什麼差異。
國民黨這次中央委員選舉,共358位合格候選人,由現任主席吳敦義與前主席洪秀柱共同提名204人,自行連署參選154人。選舉由2049位黨代表以限制連記投票制投票,每位黨代表可圈選105人,總計要選出210位中央委員與105位候補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