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825/1189983/
5.備註:
點進新聞連結看會比較快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招聯會 以科學方法正面回應台大的考招研究吧
3.完整新聞內文:
張耀文/台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本人下筆時,心裏是非常悲痛的。本屆招聯會主事
者多次以非科學論點誤導社會大眾,迴避主政者召開研討會以開誠佈公討論考招政策,消
弭各方爭論的責任,卻強推其主張的政策,不僅學生和家長深受其害,部分教育決策者、
社會人士、甚至媒體更受其蒙蔽,輕則誤導輿論,重則傷害社會國家發展;例如,「吳思
華回應指出,研究發現,甄選錄取生入學後整體表現較好」」(2015年11月23日《聯合報》
報導) 、基隆某高中校長依招聯會非科學觀察發表的論述和錯誤引述台大結論 (2017年8月
9日民視《國會最前線》討論 「繁星入學有利私立高中?台大擬另定辦法?」)、某雜誌的
繁星十年特刊引用招聯會非科學的資料等。
《聯合晚報》於本月六日報導台大的考招研究結論與招聯會(清大)之前的結論迥異,引起
多方關注。但很不幸的,招聯會除慣性式的情緒性發言外,至今尚無針對台大的研究做出
學理性的回應,喪失對公共議題理性討論的契機,難怪讀者亦鳴不平 (參見本月八日《蘋
果日報論壇》劉玠暘的「敬告招聯會:罵架之前,請先釐清研究方法學」) 。招聯會從最
初潑糞式的回應: 「如以小學觀念規畫大學招生,將是國家災難」(本月六日《聯合晚報》)
,並謬稱「台大提出操縱學測成績單一變因的做法,並不完全適用在教育或人文科學等變
因複雜的領域」(本月六日《聯合晚報》),到閃躲回應如下:「台大分析的母體不同,所
以分析的結果,就有不同」(本月九日民視《國會最前線》)。
筆者要正告招聯會,台大與招聯會結論的不同,主因明顯是招聯會研究方法的缺陷,絕非
是以稱母體不同而可以閃躲的。如果招聯會在看完《聯合晚報》引述本人說明的報導和前
述劉玠暘的《蘋果日報》論壇投書後,還認為母體不同是造成兩方結論差別的主因,那筆
者真的要懷疑招聯會的基本科學素養了。
首先,招聯會聲稱要多元選才,結果用單一學業成績評斷學生表現,是自打嘴巴的論點。
對於現行申請入學和指考入學,招聯會稱申請生的大學成績優於指考生,因此申請入學是
較優的考招方式,強勢主張80%以上入學名額採用申請。招聯會此研究的缺陷在於其觀察操
縱變因有兩個:(1)不同入學管道和(2)各入學管道的學生程度本就不同,即申請入學先行
,因此申請獲得錄取的學生,其學測平均成績本就優於未獲錄取或放棄的指考生。從台大
更嚴謹、控制學測成績變因的科學研究清楚顯示,造成招聯會公布的現象主因其實是(2)
各入學管道的學生程度本就不同,而非招聯會長期以來操弄的(1)不同入學管道 (藉以支
持其80%以上入學名額採用申請的主張)。
招聯會企圖誤導社會大眾的立論,很難想像任何受過科學訓練的學者敢有此結論。其有此
誤導式的結論,不外乎有兩種可能原因: (1)其科學研究方法基本素養不足,或(2)其背後
有隱藏的私慾,故意引導社會輿論,以利其操弄考招制度,此答案留待讀者自行判斷。
此事絕非是兩校之爭,而是核心價值之爭: 制度和理念。甚麼制度才可以讓台灣未來更具
競爭力和社會更公平正義呢? 「追求真理」 應是一個有良心學者的基本信仰和價值。傅斯
年校長有言: 「科學家扯謊,不會有真的發現;政治家扯謊,必然有極大的害處;教育家
扯謊,更無法教育人。」
此事也非台大和招聯會的隔空放話,欲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請參見彭杏珠總主筆的報導
:「大學考招制度突轉向 台大、清大在吵什麼?」(《遠見雜誌》2017年5 月一期) 。
此文對近年來考招制度的發展有非常精闢的報導,讀者也可以了解大學考招在本屆招聯會
主事者違反程序正義的操弄下,已脫離過去運作的正軌。
例如,對招聯會研究的缺陷,筆者早於今年元月二日與招聯會召集人(清大校長)的對談即
當面勸諫,「我建議招聯會不要再提此結論,高中生都可以打臉了。」無奈招聯會竟由副
召集人兼發言人於三月九日在《聯合晚報》擴大發表前述非科學的結論(「大學招生最好
靠考試? 一張表看各入學管道學生表現」),不僅讀者譁然,多位讀者(包含高中生和大學
生)更留言指出其謬誤,發言人的老師清大李家同講座教授更於《聯合報》採訪中,表示招
聯會的說法不對。筆者亦於元月的會面中,建議召集人以招聯會之名召開研討會,開誠佈
公討論考招政策,但召集人一笑置之。
今年初激起有史以來首次252位高中校長和主任連署反對的招聯會0223 通訊投票決議,即
是招聯會召集人不理會台大的建議:「因大學考招調整方案係屬重大變革事項,影響深遠
,建請仍應提常務委員會開討論後再行決議。」,強行採用招聯會十餘年來首見的通訊投
票,通過其所提的方案,與教育部考招小組23次會議的結論完全不同。此事所造成的社會
動盪,關心此事的讀者們,當記憶猶新。
對未來考招,在本屆招聯會強推其方案前,大考中心在招聯會的四場公聽會調查,結果顯
示有83.8%的與會者贊成全部入學考試成績出來再辦分發作業的「先考後招」方案 (此方
案亦符合教育部公告的考招三原則第三點),藉此解決高中學習不完整及教學現場亂象;
同時也有76.3%的與會者贊成一次分發,以解決目前分發亂象。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台大也建議「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作為公共政策議題,提供社
會公評討論,此方案應是對考生(和家長)最佳和最沒有壓力的分發方案 (其實對所有學校
亦然)。此方案根據學生的多元評量成績和其多元管道的志願序,同步分發至其有資格錄取
的第一選擇,免去其因猜測或賭博所可能造成的失誤。此方法是植基於2012年諾貝爾經濟
學獎的理論──-Lloyd S. Shapley 於1962年發表的《大學入學招生與穩定婚姻理論》
(D. Gale and L. S. Shapley, “College Admiss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 69, No. 1, Jan. 1962) 研究論文,與數十年用於美國實習醫生分配、器官捐贈者匹
配、公立學校分發等等的成功實務應用。
而事實上台灣醫院目前實習醫生分配的PGY選配法基本精神也如此,在衛福部採用 PGY 選
配法前,各醫院實習醫生的分配亂象叢生,實習醫生一招再招無法穩定,與當今考招的亂
象雷同。Shapley的研究初衷在於如何保持配對的公正性,以及如何防止有經驗的利益者操
縱系統而造成公平正義的喪失。此方案就如同我們的報稅系統, 不管採用夫妻分開報稅或
合併報稅,報稅系統總是以對納稅人最有利的方式計算稅額。
而現行大學入學分發方式最被詬病的問題之一,在於學生若不滿意申請分發結果而參加指
考,則必須放棄申請獲得錄取的資格;一旦此學生於指考表現失常,則無法回復其原先申
請系所的錄取資格,造成兩頭落空的失落,此狀況有如夫或妻另有所愛而產生不穩定婚姻
所造成的社會動盪般。台大的「多元同步最優入學方案」可以免除學生(和家長)此種賭博
式選擇所造成的巨大壓力,以公平解決此目前考招的一大亂象。試想如果我們報稅時,
系統先計算出採用夫妻分開報稅的稅額,若納稅人不滿意此結果而想試用合併報稅,則須
放棄之前可能較佳的夫妻分開報稅方案,此會造成
納稅人因稅額損失而反彈般。但若沒有學生、家長和高中端的鼎力支持,此方案將很難獲
得合理的討論機會。
部分媒體對台大的研究有過度的解讀,甚至有情緒化的標題,此皆非對此公共議題理性討
論的良方。台大從沒有說過指考最好,只說招聯會 (清大)認為申請生優於指考生的說法有
問題,更不贊成招聯會根據之前有違科學精神的結論,強推80%申請的考招制度。台大主張
的是真正的多元入學,各個管道應該受到重視保留,招聯會強推80%申請的考招制度會使指
考入學的管道自然消失。招聯會 (清大)主張的制度和方向,即在希望逼使申請獲錄取者
,縱使不滿意申請結果,也不敢放棄申請錄取而毅然決然參加名額不到 20%
的指考。此背後算計,請讀者深思,前述劉玠暘的《蘋果日報論壇》投書對此招生策略亦
有清楚的說明。此制度有在為我們的學生(和家長),甚至台灣的未來競爭力著想嗎? 筆者
請社會公評!
讓筆者以一個相關的笑話結尾,博君一粲(但筆者內心是難過的)。某君為了要證明其偉大
的觀察:「青蛙的聽覺在後腿」,做了一個實驗程序如下:他首先抓來一隻青蛙放在桌上
,在青蛙後腿邊拍擊桌子,此青蛙後腿一蹬,馬上跳離現場。(他極為高興,認為青蛙的
後腿聽到聲音而跳開了,證明其初步假設成立) 為了證明此觀察,他再把那隻青蛙抓來放
在桌上,把它的後腿 (被認定的「聽覺器官」) 剁掉,然後再於青蛙後腿邊拍擊桌子,
此時發現青蛙不動了。因此,他更得意地對此實驗做了如下結論: 「青蛙的聽覺在後腿」
──剁掉後腿就是他觀察實驗多出來的變因啊
(各入學管道的學生程度本就不同)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825/1189983/
5.備註:
點進新聞連結看會比較快
6.心得:
張教授其實上課時也提過他對招聯會的看法,大概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不知道台大vs清大最後的結果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