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起一些往昔故事,在此隨手寫些八卦,茲供大家一笑。
......
大陸考古挖出漢朝古墓,裏面的絲綢衣料薄如蟬翼,現代中國人竟想不到是如何製造!
為什麼想不到製造方法?因為現今找不到那麼細的蠶絲,可供製造出那種薄紗!
多年前我在中研院文哲所圖書館翻閱館藏書籍時,曾經看過一篇民初學人記載。
那位民初學人是在民初,遠赴歐洲學習養殖技術,記下了他的留學心得。
他說他遠赴歐洲義大利去學習世界最先進的養蠶技術,以回國改善養蠶技術。
他千里迢迢到義大利,找到當時有名的歐洲教授以師從學習,也希望找到更好蠶種。
當他見到教授後,教授問他中國養蠶業的近況。
他據實告訴教授,中國在科學養蠶的口號風潮下,為了有效抵抗病害,
養蠶業已經全面更換放棄原有蠶種,而養殖歐美科學培育的蠶種,
而他來到歐洲就是為了要學習更先進的科學養蠶技術。
沒想到那名教授聽後,震驚不已,而說:
你們中國的原有蠶種所產的絲,是品質最細最好的,為什麼竟要換蠶種?
那名教授問他還有沒有可能在中國找到原有蠶種?
但他只能告訴教授,在科學養蠶的口號風潮下,養蠶業都換了蠶種,
原有蠶種全被丟棄,早已不知究竟何在了!
他了解實情後,為之扼腕不已,但也只能留下這篇民初社會自毀蠶種的痛心記錄而已!
......
當年台灣教改的建構式數學,在教改人士宣揚下紅極一時,儼然乃是世界潮流。
中研院數學所刊物還記載數學院士,還曾好奇去問歐美教育界人士其相關問題。
鬧到最後答案竟是,歐美教育的確有建構式數學─是用在教導智能障礙的特殊教育。
......
當年台灣教改沸沸揚揚要消滅補習,說歐美社會沒有升學壓力,學生快樂學習。
我在中研院旁聽教育界的研討會,教育專家們的研究結論卻是截然相反。
事實上,只要有競爭,就會有補習,各國皆然,只是可能形式各有不同。
研討會上一名教育學者進行升學學生生涯路徑的研究,追蹤考察教改對學生的影響,
但她卻抱怨得不到政府的補助以進行生涯追蹤的統計研究!
所以當年教改實施,是推動者想當然爾的在進行,缺乏研究論證。
就像莽夫要過湍流大河,連「摸著石頭過河」的小心注意都缺,就大膽衝了!
真像當年毛澤東三面紅旗硬幹,正是所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教育版!
結果教改至今,結果如何呢?
......
那些跑到美國以為歐美沒有升學壓力的人,其實是打不進美國白人上流社會的局外人,
只能憑著在美國社會公立學校的放牛教育經驗,以為那就是美國教育的普遍現象。
這些在美國混的移民人士,憑著在美國體驗到的放牛教育經驗,回國竟當成範例宣揚。
實際上,美國上流社會的白人子弟,是要爭先擠進私立名校就讀,
而其升學競爭可能從私立幼稚園就開始要精心安排幼童擠搶位子了!
而美國私立大學名校的多數學生,就是來自這些訓練年輕精英的私立中學名校。
在這些私立名校,功課繁多艱難,哪裏來的什麼沒有升學壓力!
......
台灣一般人只見哈佛耶魯這些長春藤聯盟一流名校的光彩,卻很少會知道其中的陰暗面。
這些名校學生在激烈競爭下,幾乎年年常有學生不堪競爭而在校園自殺!
所以說美國教育沒有壓力?
......
有個政府見到米價上漲,決心要扼制米價,便嚴格下令要求市場上的米價凍漲。
結果公開市場上的米就都消失不見,要在黑市才能買得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