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right (璀璨的代價)》之銘言:
: 許多人在介紹RAM跟ROM差異的時候
: 總是喜歡介紹在電腦中 主記憶體是RAM,是暫存用的
: ROM則是硬碟,是斷電後還有資料的
: 可是查傳統硬碟,規格都沒有ROM的介紹呀
: ROM不是應該是 CD-ROM 跟 BIOS 那種才算嗎
: 傳統硬碟到底算不算ROM呀
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 揮發性儲存裝置(volatile storage medium)
是一種「沒有供電的話,儲存的資料就會消失的儲存裝置」
硬碟=>非揮發性儲存裝置
即使沒電了資料也不會消失
ROM =>read-only memory
早期的ROM是只能寫入一次,就跟光碟一樣,把資料「燒錄」進去
即使沒電了資料也不會消失
後來出現了EEPROM是可以反覆寫入資料的技術
再進一步就是Flash/SSD
EEPROM/FLASH/SSD都是「有寫入次數限制」但是「可以反覆寫入資料」的儲存裝置
回到你的問題
現在的硬碟有分HDD/SSD
HDD通常指的是傳統的磁性硬碟(磁碟),儲存資料的方式是用磁性分子的極性方向
SSD是「固態硬碟」(solid-state disk),運作的方式比較類似Flash
SSD的好處是存取的方式是以「位址」來存取,而且這個位址是用電子方式來尋址
相較於傳統的HDD是用馬達驅動碟片轉動來尋找資料,SSD少了碟片轉動的latency
(傳統HDD因為馬達產生的latency的平均值為半圈,舉例來說7200RPM的話
就是1/240秒, 約為4ms)
因此,如果使用傳統的硬碟,使用者會被建議定期執行defrag (磁碟重整)
這個指令會把「同一個檔案」、「常常一起被存取的資料」放在相鄰的位址
如此可以減少因為檔案分散造成硬碟存取延遲,提高系統效能
然而,這樣的習慣並不適用於SSD,因為磁碟重整會對資料進行讀取與寫入
而SSD有寫入次數限制,並且隨著寫入次數提高,SSD儲存資料的錯誤率也會提高
需要除錯花費的時間/系統資源反而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