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
你想想
假設這個社會上
一共有200000個職缺
其中100000個職缺是22k以下的低薪缺
80000個職缺是22k-45k的中薪缺
只有20000個職缺是45k以上的高薪缺
以前聯考時代
一屆200000考生
搶20000個大學生名額
考不上的180000人
很抱歉
你們就去填滿低薪跟中薪的職缺
只要你是台大出來
因為低薪跟中薪的職缺都被占滿了
很直觀的
大學畢業生很容易就有高薪的工作可以做
但是
由於各種政治哲學上複雜的原因
現在指考一屆
竟然只有40000人不到
笑尿
40000人裡面取20000個大學生
(甚至不只 因為大學越來越多)
考不上大學的 <20000人
只能填補低薪缺的其中一小部分
還有那麼大的空缺
自然而然就要大學生來填補
誰會先出列?
很簡單
就是那些比較低等的大學
科技大學或私立學店之類的
然後再由老牌私立 國立地名大學遞補
再來清大
再來中字輩
再來中大
再來政治女子大學
再來成功大學
再來交通大學
再來交通大學城中分部
再來台灣大學
再來台灣大學德田分校
依次遞補
但是
補到最後你會發現
低薪的空缺還是那麼多
補都補不完
雖然大學生的智能素質
也是不如以往 (從p板的推噓文討論中看得很明顯)
但主要的問題還是結構上的
薪資結構
考試結構之類的
這些問題不解決
一直把低薪怪罪於年輕人不努力
年輕人智能低落等
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有板友跟我一樣
長期關注台灣薪資問題以及年輕人智能活動日益低落的相關問題
並且也想幫助改善這個情況的話
可以幫我把這篇文
轉給國際扶輪社社長信箱
讓台灣最有權力的人
知道這個狀況
正所謂
發現問題是改善問題的第一步
我呼籲
板友們不要再打高空
不要再互相指責
正視問題 面對問題
改善台灣之路
有你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