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中時
2.完整新聞標題:
所得比不上80年代
3.完整新聞內文:
2017年09月10日 04:10 于國欽
個人所得包括薪資所得、產業主所得、財產所得、移轉收入等。薪資所得只是各類所得之
一,係上班族獲得的受僱報酬。而可支配所得是指經過重分配(課稅、社福補助)之後的
所得。
■我國目前就業者有1,132萬人,其中受僱於民間部門者占70%,另外,僱主44萬人、自
營作業者132萬人、政府僱用102萬人、無酬家屬58萬人。
兩年多前,蔡總統以在野身分十問馬總統:「為什麼台灣經濟悶到不行,何以實質薪資倒
退16年?」這真是難解的問題,馬總統解不了,如今蔡總統也一樣束手無策,今年上半年
實質經常性薪資37,787元,倒退17年。
每逢談及實質薪資倒退嚕,政府總會提醒:「我們名目薪資還在成長,只是薪水升幅追不
上物價漲幅,才出現實質薪資倒退的走勢。」然而看看如今青年人的起薪,多數還是不如
民國88年,遑論實質,連名目薪水都不及民國80年代水準。
我們觀察青年人初入職場的經常性薪資,去年大學學歷者2.8萬元,還略低於民國88年,
研究所學歷者3.3萬元,也沒比88年增加太多,其餘各學歷情況大抵如此。換言之,長期
以來我們實質薪水倒退的真正原因不是物價漲太多,而是薪水停滯甚至倒退,這在台灣近
半世紀的經濟發展歷程裡,聞所未聞。
連名目所得都倒退17年
事實上,談人們收入倒退,光談薪資是不夠周延的,因為這個社會並非人人都是上班族,
我們還有130多萬名自營作業者(開計程車、小本經營者)、44萬名僱主,將其計入,去
年全體所得收入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43萬元,和民國88年差不多。請注意,這是名
目所得,連名目所得都倒退成這個樣子,遑論實質所得了。
換言之,我們的名目所得差不多也倒退17年,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可見中小企業老板、
開計程車、小本經營、攤販等自營作業者的處境,比上班族更為難。
我們平常看到的薪資變化只是呈現上班族的處境,要了解中小企業僱主、自營作業者的處
境,就得從每年公布一次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去發掘。從過去20多年的報告可以發現
,這份包括上班族、僱主、自營作業等全體所得收入者的名目所得,一樣倒退嚕。再細看
,如今研究所學歷者、大學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竟然還比不上20年前。
所得衰退非年輕人專利
舉個例子,去(105)年研究所學歷者可支配所得中位數80.3萬元,優於其他學歷,然而
遙想20年前,民國84年研究所學歷者已達84.3萬元,請注意,這裡的研究所學歷者不單指
年輕人,而是包括老老小小的碩、博士,可見所得倒退嚕已非年輕人的專利,而是一普遍
的現象。
再如大學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早在民國82年已達61.2萬元,去年竟降至50萬元,
請注意,這不是實質所得,而是名目所得,連名目所得都都倒退嚕成這樣,難怪這些年不
論誰執政,誰組閣,即令起頭聲望甚高,萬人擁戴,但至終總是在沸騰的民怨中倉皇下台
。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我們以往所體認的實質薪資倒退17年,是低估了民心的苦悶。事
實上,把上班族、中小企業老板、自營作業者全數納入後,我們的名目所得同樣倒退17年
,碩博士、大學學歷者更倒退20年以上。所得倒退嚕有多久,民怨的累積就有多深,執政
者切莫低估。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10000212-260209
5.備註:
快樂到底屬於那個年代 70 80 90 還是Y世代~
反正看起來80年代是比Y世代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