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白之爭」國台辦:去中國化的動作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70913/1203185/
2017年09月13日16:51
教育部日前召開12年國教新課程綱要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高中國文文言文
和白話文比例經表決後,仍維持原草案擬定的45至55%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
安峰山今被問及此事,表示文言文是無價之寶,當遇到感情糾葛時,可說「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而不是「藍瘦香菇」,強調刪除文言文就是去中國化的動作,其實質就是要
滅其文、滅其史。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今日被問到台灣文言文和白話文比例,沒有降低文言
文比例,而仍維持原本的45至55%時,安峰山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
共同精神家園,是我們兩岸共同的根和魂。中華傳統文化也是老祖宗留給我
們的無價之寶。安峰山認為,小時候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要熟讀唐詩300
首,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至於為什麼要學古文?例如當我們看到眼前的美
景的時候,我們可以感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只
會說,「哇,真美。」當要表達我們個人的志向時,可以說「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滿腦子只知道升官發財。當遇到感情的糾葛
時,可以感歎「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
故人心易變。」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
安峰山提道,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潛移默化,已經內化為
每一個中國人人文精神和氣質修養的一部分,成為每個中國人個人的基因。
所以回過頭來再看這次台灣內關於高中語文文言比例的爭議,島內的多數輿
論都認為,這實際上並不是一場單純的「文白之爭」,而是島上的一些勢力
在文化和教育領域又一次「去中國化」的動作。這些動作其實要「滅其文」
、「滅其史」,最終就是要磨滅深刻在臺灣社會,特別是臺灣年輕人心中的
中華文化的痕跡,讓臺灣的年輕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