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話抗戰歷史 困難重重
旺報
為拉近對歷史的認知,近日中日韓三國正在著手第三次編撰共同歷史教材的工作。經歷過
戰爭的國家,如何記錄並撰寫當時歷史,從不是件容易的工程,但中日韓正在跨越困難。
對照兩岸,至今雙方政府對於近代歷史甚至八年抗戰的經過,都有不同詮釋。學者認為,
中日韓面對歷史問題是心理撫平的需要,但兩岸面對共同歷史時,卻因文化與認同感問題
而更難處理;雖在大文化架構下兩岸存在機會,但台灣執政者卻實行「文化脫軌」、企圖
將台灣從整體結構中脫離出去,增加兩岸共同面對歷史的困難。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受訪表示,中日韓有其心理撫平需求、以達
到政治結盟的需要,特別是日本在美國川普主政的不穩定性之下,需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兩岸雖有共同二戰經歷、擁有相同遭殖民的悲慘歷史,因此應該存在共同書寫歷史的基
礎。但是,目前執政黨政府不願意讓台灣在大的結構中與對岸談中華文化,甚至想以台灣
文化為主軸從中割裂出來,塑造互異於大陸的另外一套「民族─國家」文化觀。潘兆民說
,這就增加兩岸書寫共同歷史的困難度。
馬、蔡政府不同調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李功勤表示,在馬英九政府時代,當時兩岸民間學者已開始就
歷史教科書共同撰寫,也頗受到政府與民間學術者的鼓勵;但目前在蔡英文執政時代,由
於兩岸的史觀不是很相近,對於現階段要以中日韓為榜樣、共同面對歷史,是「困難重重
」。
李功勤說,事實上,兩岸共同書寫歷史的最好時間發生在胡錦濤時期,當時兩岸破冰、恢
復交流,對於抗戰的共識就是「國軍承擔正面戰場、共軍肩負游擊戰場」,雙方共同努力
擊退日本人的侵略,「這段歷史共識曾經是兩岸開展交流的最好地段」。
期盼兩岸捐棄成見
李功勤說,隨著兩岸情勢惡化,加上北京崛起、台灣目前「去中國化」作為,共同面對歷
史相當不易。作為學者,他強調,希望兩岸共同捐棄成見,包容和了解對方的立場、共同
編寫教科書,這是很多學者共同的心聲。
(旺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15000699-2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