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姐姐的看法是
老實說
我也不懂......
但可以確定的是,我是到台北唸書後才發現什麼叫蜂窩現象
連我在高雄念高中,或從小到大常到高雄逛百貨都沒看到這種現象
即便有,也不是誇張的(相對大台北的風氣)
這不是網路時代才有的現象,事實上,從台北人的對話就可以感受到“偏執的焦慮”
跟大學認識的台北人聊天時,他們常問我的問題都滿一致性的
「你怎麼還沒(做某事)?其他人都開始了耶」
=> 其實我根本對此沒興趣,但他們就是會問每個人一輪,其他台北同學也會問我同一個
問題
「你覺得我該不該做?可是別人都......」or
「(這東西)超好的,你怎麼還沒有」or
「你為什麼偏要跟別人不一樣?這樣很吃虧」
=> 被問著問題語氣都帶著“說教”意味,如果是愛裝熟的學長姐,還會以威脅的語氣嚴
肅告誡。
但我仍然不懂的是,這關他們什麼事?可是就很愛在我面前一直講、一直講
即便你跟他說我買的/用的/做(某事)比較好,理由是......... 他們好像都沒聽進去的樣
子
好像只要是“非屬於環境裡的訊息”,他們當作那些不存在一樣,也沒必要去多瞭解
「你覺得他們這樣做好嗎?為什麼?」
=>等我在台北待3-4年後,才發現,他們並沒有要聽你發表個人意見和理由
他們只是想確認你有沒有用/買/做(某事)
彷彿他們的信念是「來自於收集別人的訊息來決定自己該不該做」
這就是所謂台北的社會(或道德)行為模式
Ps. 老實說,八卦板的問卦話題有些還滿好分辨是不是北部人的
相對於南部我以為一窩蜂的刻板印象,指的是
例如:
種植某種水果很好賺、哪種農藥夠猛、早餐店好賺也來開一間
但我們很少有同質性的個人行為抉擇,反而受家長背景的影響很大
由於班上家長從是各種工作類型和種類非常多樣,社會(或道德)行為模式也就非常不同
自己個人的決定跟自長輩的觀念有直接關係,反而比較不受外界大環境直接影響
像厚奶茶這種事,問南部的親友,多數就是一副「喔」的不以為然表情
頂多問「你有喝過嗎?」有,也不會影響到他是否決定要不要買的情緒
以上我沒有要討論誰優誰劣
畢竟像南部也有自己的倫理、拜拜的價值觀念,這部份我個人可無法容忍
南部大部份長輩始終無法理解我這種外國人的思維
反而在北部會遇到一些知音,甚至羨慕台北有些朋友思想可以完全跳出在台北的社會框架
我想說的是環境造就文化
到一個環境去,運用觀察能力學會分辨哪種行為屬於個人、屬於社會或屬於國家
這是很重要的事,在年輕時培養這種關於「人」的觀察,跟獨立思考非常有關係
不然有「獨立思考」或「哲學或邏輯」這種課,也只是學個理論而已
最後又是千篇一律,有學等於沒學
喵(失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