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脫貧的前提是知識具有價值
但是自從網際網路到搜尋引擎的普遍化之後,知識的價值本來就在降低
人的大腦再厲害存放的資料也贏不過資料庫
這幾年machine learning跟AI的發展可能又會把一些人類能規則化的判斷取代掉
到現在還在討論教育能不能脫貧
那些人要不是教育產業鏈的受益工作者,不然就是媒體製造業的工作者
再不然就是思路受限在這個框架裡,連二十年前為什麼教育被認為能脫貧的原因都不知道
這批人三不五時就丟一個看起來有意義的議題,永遠也討論不到核心
更不用說會有解決方案,而這正是台灣社會從政府到民間的普遍現象
現在的教育,主要的功能只是把人的經歷標籤化
至於階級複製本來就應該要存在,不論你在哪一個階級
你也不會希望你的後代階級往下走,這是生物的本能
能身處階級流動的太平盛世,本來也就是可遇不可求
要脫貧,就要從體制的資源分配去做突破,要逼壟斷資源的階級吐出東西來
要不然就是把自己國家的問題轉嫁到外部去
要不然就是要有衝撞體制冒風險的覺悟
那種"你有能力就應該得到階級翻身的觀念"
不但過時,也只是凸顯曾經被統治的遺毒
※ 引述《storilau (Storilau)》之銘言:
: ※ 引述《s58565254 (猜囉)》之銘言:
: : 教育的確難以脫貧
: : 但是如果連教育都放棄
: : 窮人要如何脫貧? 刷首抽?
: : 知道教育難以脫貧了又怎樣
: 我覺得有兩種方法可以改變現狀:
: 第一個就是蓋戴森環或發明核融合,之後能源免費,大家都不用為生活工作,全都為興趣工作,這是最完美的烏托邦。
: 第二個就是次一等的作法,搞共產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資產階級換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