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明年上路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農委會「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將在明年一月一日全面上路,最新辦法細節出爐,將優先針對基期年有種植水稻或契作甘蔗的二十幾萬農戶給付,除將針對稻作土地面積「直接給付」,還採「堆疊式獎勵」,稻作若能轉種雜糧、配合從事有機綠色耕作者更將加碼補助,每一農戶初估年收入最多可增加二十萬元。
我國水稻保價收購實施逾四十二年,政府一年編列上百億元收購稻米公糧,雖有助穩定稻米價格,但也引發稻米產量過剩問題,農民不願轉種,且造成政府財力負擔,每年收購約四十萬公糧又近半儲放到過期而製成肥料、造成浪費。過去繳交公糧的稻米多半追求量大,品質卻良莠不一。
依稻作面積補貼 不再直接收購稻米
為鼓勵水稻品質提升及轉種其他作物,農委會研議多年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確定明年一月全面實施,不再收購稻米,而是對稻田「直接給付」、預訂每公頃補貼一萬三千五百元,鼓勵農民直接賣稻米到市場、而非繳交公糧。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直接給付是希望鼓勵農民可追求種更好品質的水稻,如品質好,市價有望再提高到每公斤三十元以上(一般約二十元),賣越高價、農民就可賺更多。
未來更將加碼「堆疊式」多元補助,可再獎勵改耕種其他作物,稻田如改種大豆和硬質玉米,分別每公頃可再領六萬元、共計十二萬元;加上若採取有機方式等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法,再加碼「綠色給付」補助六萬元。
配合「小地主、大專業農」計畫,沒有地的農民,如契約承租農地耕作,一年還可再補助兩萬元。整個給付政策補貼,初估一位農民年收入最多可增二十萬元。
莊老達指出,未來將採新、舊制雙軌並行,農民可機動選擇較優方案申請。而去年在六鄉鎮先試辦對地給付,就有四十九%農民改領補貼;今年二十鄉鎮試辦,也有五十%農民改選給付制。明年正式於全國全面實施,且將擴大實施多重補貼,政策對象將擴及二十幾萬農戶。
莊老達說,短期目標是希望至少讓三萬公頃的水稻戶能改種雜糧;四年後,預計將再結合「國土計畫」,擴大到全國每位農戶辦理,希望可確保國家安全存糧的全國至少七十萬公頃「農地」都能真正「農用」。
http://m.ltn.com.tw/news/focus/paper/1142277
種水稻要哭哭了嗎?
政府不收購公糧還有農民要種米嗎?
又要一窩蜂搶種單一作物導致價格下跌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