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UENFENG (同天內只計一次)
2017-10-17 00:43:15以前是多久以前?
如果說到我爺爺年代(1949以前)那還真是很有良心。
我老家當時是在羅東賣醬油的,聽我爸轉述當年家中滿滿醬缸。
因為釀醬油需要人力,所以我爸爸那代很多都被留下家中幫忙。
有些小孩因為想去台北,所以被留下的都很不甘願,當時沒有機械化生產這回事,所以留
下的都是做苦力。
後來醬油越賣越好,發酵需要場地,所以地越買越大,小孩也越生越多,就在羅東公園附
近。
直到50、60年代左右,開始有些外面的工廠賣醬油了,他們採用機具、懂得加化學原料,
產出保存期長、味道又不差的醬油,廣告名詞是現代化生產。於是爺爺拼不過人家,最後
就收掉了。之後靠收租過活(現在看到羅東夜市一排早年就是我家的,不過爺爺過世後早
就被變賣了)。
當時根本沒人知道化學醬油是不好的,爺爺拼不過人也認為是自己跟不上時代。但現在回
想起來純天然手釀才是良心商人…
最後回答原po,食安問題我覺得是從化學產品開始,我小時候化學系最夯!遠勝過機械系
、土木系這些老牌科系(當時還沒有電機、財管、企管)…,化學在當時被視為萬靈丹,
從肥皂、牙膏、食品都有它的蹤跡,能用少成本生產出大量產品!
自此食安問題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