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重力波跟上次的差別在於
上次的是黑洞的碰撞,除了重力波,什麼輻射都偵測不到。所以LIGO知道了那個地方有兩個極大質量的物體碰撞了,但實際上往那邊看什麼也沒看到。
而這次的發現過程是這樣的。LIGO在8/17偵測到了重力波,但是訊號很弱,代表了這次碰撞到質量相對較小。在偵測到重力波的兩秒後,GLAST也偵測到了短伽馬射線。這代表這次的碰撞是中子星造成的。
然後全世界的天文學界開始合力找出這個碰撞的位置,最後在Ryan Foley的團隊帶領下,定出來位置在NGC 4993。九天後,CXO從這個位置接受到了X-Ray;接著在七天後,VLA也從這個位置接收到了電波訊號。
於是成功的確認這個中子星的碰撞。
首先,這次事件,我們真的「看到」了重力波。不像上次到黑洞,沒有任何的輻射可以偵測。所以代表再次驗證了重力波是真的由兩個大質量物體碰撞所產生,而且是可以用來偵測的工具。
再來是這一整起事件的過程,天文學界展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合作能力。從偵測到重力波,到定位出中子星位置以及各項輻射的偵測。這代表了現在科學界的系統運作的相當順暢。
而且,從這次事件也看到了。重力波比輻射更早抵達地球,這對於未來觀測天文現象的全面性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重力波就像是一種觀測宇宙新的窗口,科學家可以藉此更全面的去探測宇宙。尤其是過去很難去觀察的黑洞,因為輻射幾乎都無法離開那裡,只能從外圍去做推算。但重力波是一種空間的波動,也許藉由這個工具,科學界可以解開現今物理學對黑洞各種難以解釋的現象。
再來實際應用上,一直以來對於宇宙的探測創造了許多科技上的突破,不管是火箭、太空船、天文望遠鏡也好。都是現今我們生活上各種改善生活科技的來源。電腦運算能力的提升、新材料的發現,還有精密工業的發展。
臺灣人一直很愛說這句話:「啊做這種東西有什麼用?」。不說這在物理及天文研究上的突破,光是這種極精密的儀器帶來的連鎖效應就很可觀了。要感應到重力波產生的空間細微伸縮,感測元件誤差要有多低?然後整套系統的工業精密程度也是無法想像的。這些最後都會回到我們生活上來。
歐美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他們不認為這些是沒有意義的研究。他們也很清楚,科學的突破常常是來自意外的。如果不願意去做這些會產生「意外」的嘗試,那什麼也進步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