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PM2.5恐提升糖尿病、失智風險!

作者: yabia1357 (*~尋找對的人~*)   2017-10-18 13:57:58
1.媒體來源:
康健雜誌
2.完整新聞標題:
PM2.5恐提升糖尿病、失智風險!試試「呼吸避險術」
3.完整新聞內文:
作者 : 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 : 劉國泰
國衛院昨(17)舉行「空氣品質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
究所教授鄭尊仁經過動物實驗後發現,長期暴露在PM2.5環境中,不僅會導致造成心血管
疾病,還會提升糖尿病與失智風險!
研究指出,健康大鼠若長期暴露在13微克的懸浮微粒環境,大鼠會出現主動脈壁增厚、心
肌炎、腎小管病變、肺氣腫等。另外,微粒的慢性暴露對胰島素抗性及中樞神經的影響,
提升了罹患 糖尿病 、失智症的風險。
被忽視的心血管殺手
一般人聽到空污,馬上聯想到 氣喘 、過敏、 肺癌 ,其實 心血管疾病 才是大宗。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說,PM2.5可以穿過肺泡,帶著毒素循環全身,到處刺
激血管壁,更容易產生血栓。戴N95口罩會呼吸困難,不可能戴一整天,所以效果有限。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2010年的共識報告,PM2.5每增加10個單位,總死亡率約增加15%,心
肺疾病死亡率約增加1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0~15%,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增加15
~20%。
台灣的數據很明確。PM2.5的威力,連健康年輕人都敵不過。蘇大成參與莊凱任和台大公
衛學院院長詹長權的研究,追蹤76位大學生,發現空污嚴重時,他們的發炎指數和血栓指
標都上升,心率變異性則下降,代表心血管疾病風險增高。
PM2.5 對健康的影響:懸浮微粒不只危害呼吸道,也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
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
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例如呼吸道疾病、癌症、新生兒低體重、心血管疾病。
現代人必學「呼吸避險術」
政府作為刻不容緩外,為了讓呼吸遠離污染,幾個避險招數一定要學會。
喜歡散步的陳保中無奈地說,台北市的大馬路不適合騎單車,沿線也不適合散步,因為在
大量車流的旁邊慢慢走,空污就吸得多。他只走小巷子,盡量遠離大馬路。
詹長權更提醒,要特別保護孩童,因為令人難忍的是,車輛廢棄排放位置跟兒童身高相當
,使孩童吸入更多廢氣。更別在公車專用道上久待,那裡也是空污濃度極高的地方,因為
PM2.5能穿過肺泡,連口罩都擋不住。
回到家裡,蘇大成建議,戒菸、不燒香或點蚊香、勤打掃減少灰塵、使用抽油煙機、遠離
宮廟和工廠,都是維持居家空氣品質的基本功。
在我們這一代,台灣幾乎找不到沒有空污的地方了,但只要心中有正確的風險概念,生活
還是能夠盡可能趨吉避凶。不過,當我們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監督政府和企業,下一代才
能無懼地呼吸。
捍衛呼吸權,你可以這樣做
● 通勤時間選大眾運輸,少騎車走路。
● 散步挑小巷,遠離大馬路。
● 盡量別待在公車專用道。
● 空污嚴重時,減少戶外體力消耗,及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
● 上山呼吸新鮮空氣,至少要超過1千~2千公尺。
● 室內不抽菸、不燒香、不點蚊香、勤打掃減少灰塵、使用抽油煙機。
● 住處遠離宮廟和工廠。
● 要求政府:使用替代能源、加速總量管制、課徵空污健康捐、查緝烏賊車。
● 要求自己:減少垃圾、節制消費、抵制無良企業、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5985
5.備註:
我說.... 蘇大成醫師、康健的編輯群大大們~
你們給的這幾點建議,有時鳥用啊???? 一般住市區的上班族、學生們辦的到嗎?
一點鳥用都沒有的建議阿~ 前面寫了這麼多學理面的研究結果,很好,但,文末
卻完全沒有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也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
希望康健是台灣健康類知識文庫的老大哥,參加這種研討會,是不是能幫助民眾對
這些大學者們發問:"有沒解決之道?" 難得來了一大票國際知名學者們的盛會,結果
研討會內容只是陳述一些過去研究已發表過的內容,卻沒有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
這種國際研討會,它的價值沒有被突顯出來,我不認為它是有意義的...
這樣,我覺得這場活動叫作交誼會,大家來開心喝茶吃飯交朋友的,不是研討會。
以上,純個人感想,沒有太多批評的意思,純給建議,希望這類的活動可以越辦越
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