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lig (早該如此)》之銘言:
: ※ 引述《dfg512 (漠刀絕塵)》之銘言:
: : 台灣國文課本還是要學文言文,這個算是中文的古文我們要學他嗎?
: : 要有我們自己的台灣意識,未來用的到文言文嗎?
: : 真的是有需要教嗎?
: 學文言文是跟台灣意識或是中國意識有關嗎?
: 國中時候開始上文言文課
: 誰真的在當中讀到身為中國人或台灣人什麼意識?
: 那些不都像是發生在遙遠國度的歷史故事
: 當中的寓意比較重要
: 還有文字的美感
: 文言文真的沒必要戰那麼久 少一點多一點應該都沒差
: 就跟美術課一樣 培養文字美感罷了
: 對文字敏感 喜愛文字跟語言的學生 自然會繼續精進
: 家庭環境沒有閱讀習慣 現在跟未來也不會特別往文字方向發展的學生
: 讀再多篇也是枉然
: 這樣看來 比例多那幾趴 少那幾趴 意義不大
我們的高中課文裡有太多飽和意識型態的文章了,
諸如原君、左忠義公逸事、廉恥等,
在欣賞它們的詞句的同時,勢必也會被其中的思想感染,
如果沒有批判性思考,
難保不會被其中的本位思想或國族意識牽著鼻子走。
另外,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文言文嗎?
不是說那些文章不好,
只是中文寫作演進到了現在,
與其精通一種不通用的古老文體,
不如花更多篇幅去學習白話文論述才對吧?
至於文言文,就教怎麼讀,
讓有興趣的人去鑽研就好了。
至少我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