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可悲, 如果能成家培育下一代, 誰不想?
但這就好像你越不做, 資源就會越來越少, 負債越來越高的惡性循環
以現在職場主力7年級生涯來看;
18歲考完大學聯考競爭, 幾年後大學貶值 (但當時聯考還是很難)
25歲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剛出社會, 碰上全球金融風暴22k時代 (但找工作還是很難)
30歲在工作上掙得一定年資, 卻發現以前有人分紅就可買房 (但是工作卻越來越競爭)
35歲擔任主管, 卻發現50-60歲是不懂規劃"只知買房"造成財富 (但現在頭款都是問題)
40-45歲進入中年, 本應是職場巔峰, 但卻可能迎來最高負債期 (社會高齡+個人負債)
50歲後, 照現在趨勢交叉, 如果沒發生什麼大事件翻覆局勢, 應該就是這樣背到結束
唯一解法, 就是在年輕時成家養育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然後大家有意識地清社會債
但問題現在做這件事的人都是底層人, 只會繼續增加負債堆疊的惡性循環
歷史是一個循環, 歷史也一直在證明這件事情
講難聽一點, 就是要等到均衡點, 比如說人口是X萬人搭配某經濟指數
雖然達到一個平衡之後再開啟下一個痛苦, 但那時期會有個幾代的舒適期
一切都是歷史過程而已, 可能不去想這件事會比較快樂
因為頂多也活個80歲, 但花時間內鬥內耗真的很可憐
這個比例來看, 8年級不可能, 9年級似乎連老一輩都還在位
不知道10年級, 11年級有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