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abor.ngo.tw/follow-topics/64-8x5/710-20171030
這是中研院副研究員林宗弘的一篇文章
整理統計了自施行一例一休前後的比較
文章內容太長
節錄一些重點結論就好
1.薪資上漲
與去年1~6月同期相比,包括過年提前到一月所造成的薪資高峰期與同樣是一月或二月過
年的高峰期相比,2017年前6個月的平均薪資上漲了3%,不僅如此,2017年所有月分的薪
資與成長率,都勝過了2016與2015年度的相同月份,因此,勞動市場上的薪資呈現改善
趨勢。
其中邊緣勞工(月薪35000元以下的行業)
僅汽車客運業、污染整治業、傢俱製造業的薪資下降
但汽車客運業主要是指租賃業 而非常見的客運業
傢俱製造業則比較與不動產市場衰退有關
污染整治業則是看不出與一例一休有何關係?
2.失業率變化趨勢有限 看不太出來有受一例一休衝擊
其中失業率上升的縣市有花蓮縣、嘉義縣、新北市、嘉義市、高雄市、屏東縣與桃園市
總體而言,失業率對花蓮縣與新北市這兩個藍營執政地方的衝擊大過綠營執政地方,而
且失業率的上升可能與依賴陸客觀光的區域重疊,例如嘉義縣市與屏東縣。由數據分析
可以看出,大部分縣市失業率跟一例一休並無統計關連,甚至在一例一休推行之後還有
所好轉。
3.工時大致上持續下滑
一例一休通過之後,過完年的2017年3月與前一年並無顯著差異,然而從三年整體的長期
趨勢來看,台灣勞工平均工時的縮減已經成為定局,除了兩次修改勞基法工時規範的效
果之外,這種變化有可能顯示勞動市場上供給面的萎縮,亦即較年輕世代的勞動力不僅
人口較少,而且也較不願意配合公司加班或假日上班。
4.儘管創投業者經常抱怨台灣勞動市場缺乏彈性,但一例一休並未影響創業投資意願
用公司進退比:新創公司數對倒閉公司數的比例來做為創業意願的一種指標,當新創公
司數越多而倒閉公司數越少時,表示整體經濟環境越有利於新創。每一年這個指數(150
%表示新創公司是倒閉公司的1.5倍)都會有穩定的變化趨勢線。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
進退比創下260的三年來新高。確實,這些新創企業主可能會感受到勞基法的種種限制,因此
有所抱怨,然而今年上半年仍然是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公司進退比表現相當好的時期。
5.為什麼資方與媒體的說法跟實際數據差很大?
在勞動市場的勞資權力從失衡(全球化有利於資方)到再平衡的過程裡,過去頤指氣使的
資方開始發現無法順遂指使受僱者加班或接受責任制,似乎是這一波政策爭議背後,資
方的主要疑慮,只不過假借邊緣勞工受害的名義希望增加雇傭關係的彈性,事實上,邊
緣勞工受害者很少,低薪服務業薪資反而提升。因此,資方怪罪一例一休的各種罪名難
以成立,以國家法令對台灣勞動市場結構面的改變作出反應,達成工資上升與與工時下
降的目標,一例一休政策成果尚屬符合預期。或許可以考慮的修法或行政決策,只是擬
制工時與讓勞資雙方可以微調彈性工時的少數條文,而且就算通過修法,在上述勞動供
需變化下,低薪勞工難找、總工時也不太可能成長,很難改善那些當前資方抱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