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lsf (happy day)
2017-11-06 23:31:031.媒體來源:
Yahoo新聞 環境資訊中心
2.完整新聞標題:
小琉球珊瑚礁體檢 風災一年後仍考驗生態恢復力
3.完整新聞內文:
建立於 2017/11/06 上稿編輯: 林育朱 本報2017年11月6日屏東訊,林育朱報導
小琉球自去年受到莫蘭蒂颱風直撲影響,珊瑚礁也受嚴重衝擊。今年復原情況如何?台灣
環境資訊協會日前(10/31)重回原地,在小琉球海洋志工隊16名志工協助下,順利完成
2017小琉球珊瑚礁體檢。
軟珊瑚白化,旁邊是已經死亡群體殘留下來的骨針。林育朱攝。
小琉球自去年受到莫蘭蒂颱風直撲影響,當年調查結果顯示珊瑚礁嚴重受到風災影響,活
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和軟珊瑚總和)介於0.6-26.875%。 疑似遭受莫蘭蒂侵襲影響的珊瑚
。黃靖雲攝。
今年環境資訊協會偕同志工重回原地(美人洞、漁埕尾和厚石裙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活珊瑚覆蓋介於6.875-23.125%,最低為漁埕尾5米,最高為漁埕尾10米。兩個年度之間
的差異,一是可能底質並非均質分佈,二是珊瑚礁可能有逐漸恢復。今年依舊可看到疑似
珊瑚遭受風災後的殘骸,調查團隊還發現三處的硬珊瑚、軟珊瑚、甚至海葵都開始呈現白
化,有一些群體已經死亡並且有絲藻附著。 小琉球底質覆蓋率。林育朱製圖。
指標性魚類部分,則觀測到不少物種,包含蝶魚、笛鯛、鸚哥魚、老鼠斑、裸胸鯙等。蝶
魚的族群密度在0.5-7隻/100平方公尺之間,最低是漁埕尾淺處,最高則是美人洞深處,
其他種魚類也有零星觀察到。美人洞海域為箱網養殖區域,極可能是因為有食餌外溢,因
此魚類也不少。而各處活珊瑚覆蓋率低,魚類數量和台灣其他區域相比卻沒有特別差,可
能是因為自2013年以來,小琉球漁會不遺餘力地推動三海哩內禁止施放流刺網,而小琉球
海洋志工隊持續淨海,清除無數廢棄漁網,使得魚類數量得以維持。
小琉球常見的綠蠵龜。林育朱攝。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觀測到數量最多則是魔鬼海膽,族群密度在1.25-28.75隻/100平方公尺
之間,最低在漁埕尾深處,最高則在厚石裙礁深處,其他馬糞海膽、硨磲貝、大法螺則零
星發現。魔鬼海膽數量最多在厚石裙礁,可能是因為此地珊瑚礁結構複雜,提供較多地方
躲藏。漁埕尾的地勢則較為平坦,以往底質又多以軟珊瑚和海鞭為主,沒有太多洞穴或縫
隙提供無脊椎動物躲藏。近年來頗負盛名的海龜也毫不意外地在每個地點至少都能目擊到
一隻以上。
近年來氣候異常情況頻傳,珊瑚白化時有所聞,今年則是從9、10月開始從墾丁、綠島、
小琉球傳出有珊瑚白化的現象。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浮標紀錄,自2003-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小琉球9月和10月的海水表面月
均溫分別是28.6度和27.5度,而今年小琉球海洋志工隊10月中記錄到水下的溫度還有29度
,顯示極有可能是因為多日高溫導致珊瑚「撐不住」,在入秋後陸續白化。
高溫不僅影響使珊瑚白化,珊瑚也會因為高溫不產卵,此外珊瑚幼苗的散播、存活率或生
長速率等也會受到影響。去年受到颱風的衝擊,而今年珊瑚新生入添不易,無疑是雪上加
霜,將大大影響珊瑚礁的復原能力。未來此地珊瑚礁是否能夠恢復榮景,還有待後續觀測
。
魚類棲息在白化珊瑚中。林育朱攝。
雖然小琉球珊瑚礁的復原僅能仰賴大自然的力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呼籲,到此地旅遊
觀光的旅客或潛水客,可以透過友善環境的旅遊方式,例如:遵守導覽人員或導潛指示,
不隨意碰觸野生動物、珊瑚;潛水人需保持良好中性浮力,避免踢斷珊瑚;使用較天然的
身體清潔用品,避免排入海中造成污染;避免食用珊瑚礁魚類等方式,避免對珊瑚製造更
多壓力,讓它們能夠休養生息。 2017年台灣珊瑚礁體檢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社團
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共同主辦,並由台灣滙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贊
助。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CQbc69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