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盎然、厚重恢弘的駟馬橋站
https://i.imgur.com/YMYJWsP.jpg
https://i.imgur.com/AjIlqtt.jpg
創意於漢代蜀郡代表作家司馬相如“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之典故而來;柱面頂部借鑒漢闕造型,刻畫出濃郁的漢代建筑風格,柱面圖案以駟馬高車為創作背景,通過石材雕刻的藝術手法,輔以我國古代祥云元素將漢代高車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并依托駟馬橋來表達司馬相如的心存志高與曠世才華。
傳承澤被千秋治水文化的九里堤站
https://i.imgur.com/28rtFVl.jpg
九里堤站主題藝術品《水利千秋》設計說明:九里堤肇始于李冰治水,后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為防成都水患主持修筑了九里長堤,唐末西川節度使高駢曾予維修,宋初又經成都知府劉熙古組織重建,故先后被稱為諸葛堤和劉公堤。因其全長約有九里,故而稱其九里堤,曾在成都歷史上發揮及其重要的作用。成都是沖積平原,沒有歷代治水的功績,也就很難形成四川“天府之國”和歷代成都地域的繁榮。
重回遠古時空的理工大學站
https://i.imgur.com/ke0mibO.jpg
車站緊鄰理工大學,該校原名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學校擁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藏品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豐富,其中擁有國家級及世界級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大竹重慶魚”、“隆昌鐵隕石”等。
演義川味美食的一品天下站
https://i.imgur.com/E3ywdCD.jpg
一品天下站與2號線換乘,地處成都美食一條街,故在裝修設計上以筷子為設計語言,柱面以特色美食為創作元素,同時在站臺個性區加入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火鍋九宮格造型,強化了文化屬性,讓五湖四海的乘客在領略獨具魅力的川味美食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這些川菜的發展與由來。
呈現川西特色的獅子山站
https://i.imgur.com/5hUBrDU.jpg
獅子山站靠近菱窠故居,故在空間裝飾設計上,個性區天花結合建筑結構特點,呈現出典型的川西民居房頂造型;柱頭頂部以菱窠故居木質連廊為造型元素,在充分表達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也注重空間通透性的氛圍營造。
頗具神話色彩的神仙樹站
https://i.imgur.com/RjeCl4o.jpg
該站名因地名而起,神仙樹這一地名又源自古老的故事傳說,據《華陽縣志》與《永豐鄉志》記載, 神仙樹原名壽仙場,早先有棵黃桷樹,枝葉繁茂如傘,盛夏酷暑時人們愛在樹下乘涼,明朝末年間,石羊場來了一個農民,到這里放水灌田,看到兩個白胡子老頭在樹蔭下下棋,便駐足觀看。下了三局過后,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農人抱頭就往家跑,到家—看,草房已變成瓦房,前門成了后門,家中無一人相識,核對家譜才發現自己外出灌田至今已過100年。為感激仙人,他年年到樹下拜祭,人們便稱該樹為“神仙樹”。
體現傳統建筑特點的花照壁站
https://i.imgur.com/8WEzBen.jpg
https://i.imgur.com/FsuxbUp.jpg
古人稱之為“蕭薔”,在茶店子路的北側,該處的袁家大院有一座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磚砌彩繪照壁,已于1948年坍塌,現在只留下花照壁的地名。
“最美車站”金沙博物館站
https://i.imgur.com/kXH7n6L.jpg
在金色印象中行走的太平園站
https://i.imgur.com/Wml4z6F.jpg
體現三星堆文化的成都東客站
https://i.imgur.com/pCTFT0a.jpg
傳承東郊記憶的二仙橋站
https://i.imgur.com/kH4OMYK.jpg
反映交大學府特色的西南交大站
https://i.imgur.com/7EB6Y04.jpg
其他:
https://i.imgur.com/BIi9QpL.jpg
新聞正文:
成都首條環形地鐵 上線了
https://i.imgur.com/GuoEkM4.jpg
成都地鐵7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這是成都地鐵第一條環形線路,也是成都一次性開通車
站數最多、初期配車數最多、換乘站最多的線路。
據了解,成都地鐵7號線全長約38km,採用了寬度最大、載客量最多的A型列車,也標誌
著成都地鐵「井+環」線網化運營時代的開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860583?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4-news
成都首條環形地鐵 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