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奇摩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全國擁有最多條「中正路」的城市,竟然是在南台灣
3.完整新聞內文:
關鍵評論網 關鍵評論網編輯 林奕甫
立法院在本月5號三讀完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立法,而其中第五條規範「為確立自由
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之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之歷史教訓,出現於公共建築
或場所之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
因此也傳出,台灣許多以「中正」「介壽」為名的校名或路名,可能需要改名。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隨後表示促轉條例不是要製造對立,而是要和解,政院的工作是要還
原歷史真相,並維護白色恐怖受害者權利;至於道路或校名要不要改名,這不是行政院要
處理的事。
民進黨立委柯建銘也表示,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是指蔣介石銅像與中正紀念堂,這類
屬於緬懷威權統治者象徵的符號,應該要移除或改名。而關於兩蔣陵寢則不會變動,且會
變為蔣介石銅像的集中安置地點。
可以理解政府擔心這樣會引發對立的思慮,畢竟這直接挑撥到一些民眾的情感,且不符合
轉型正義的和解目標。而且這類以「中正」、「介壽」為名的學校、道路與行政區的數量
也相當多,若要更改,勢必需要花費大量的經費。
那麼,台灣的行政區、學校與道路,到底有多少以「中正」、「介壽」為名呢?
以中正或介壽為名的行政區
台灣的行政區可分成三個等級:縣市、鄉鎮區、村里。目前台灣的縣市名稱中,沒有使用
中正或介壽的案例出現;而有2個鄉鎮區以中正為命,分別是台北市中正區與基隆市中正
區。
而以中正或介壽為名的村里有37處,中正里29個、中正村4個、介壽里3個、介壽村1個,
分布在15個縣市之中。其中新北市分布最多,有6個中正里,跟3個介壽里,分別位於三重
、三峽、土城、中和、板橋、新店等地。
https://i.imgur.com/XgyUz0W.jpg
以中正或介壽為名的學校
台灣各級學校中,以中正或介壽為名的大學只有一所,位於嘉義的中正大學。高中職有3
所,台北市的中正高中、高雄市的中正高中與中正高工。
而國中有11所,國小有21所,幼兒園則有20所。整體來看,台北市、桃園市與新北市最多
,共有6間學校。
https://i.imgur.com/KH1hrw7.jpg
以中正或介壽為名的道路
全台總共有335條道路(包含路、街、巷),名稱中有中正或介壽,這些道路包含中正路
、中正X路、中正街、中正X街、中正巷、介壽路、介壽街、介壽X路、介壽X街等。其中,
以中正為名的有309條、介壽為名的有26條。
台南市是各縣市中最多,共有43條以中正為名的道路,主要因為台南市有較多的「中正X
街」(X為數字)。最少的金門與基隆,只有一條以中正為名的道路。
https://i.imgur.com/5Ei0MAF.jpg
從上面資料來看,以「中正」「介壽」為名的學校、道路與行政區數量相當多,另外還有
一些設施名稱沒有計算,例如:中正堂、介壽堂、中正亭、介壽亭等等設施,這類設施在
全台也為數眾多。
更名?或者有其他可能
然而,不可諱言的,當初以「中正」或「介壽」命名的目的,確實是為了紀念與緬懷當時
的統治者,後代人要處理並無不可,但在這樣適當的處理時,如何能避免消耗不必要的資
源?如何能不引發對立?如何能在這中間取得平衡呢?
或許可以回頭看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五條的規定,第五條對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或
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有三種可能處置:「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
「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可能是其中一個可能選項,例如:現有名稱皆保留,但提及命名
緣由時,不只是提到為了紀念或緬懷某人,而需再加註說這是在威權統治下所做的命名行
為,以及背後相關的正確歷史。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coUiKc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