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真的是一門古老技術﹐但是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更新﹐也賦予了
這門技術新的意涵﹐它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清潔﹐環境效益好﹔
2、可再生﹐永不枯竭﹔
3、基建周期短﹔
4、裝機規模靈活。
缺點
1、噪聲﹐視覺污染﹔
2、佔用大片土地﹔
3、不穩定﹐不可控﹔
4、目前成本仍然很高。
5、影響鳥類。
大陸在風力發展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事前也曾去法國、德國、美國等先進
國家考察、學習﹐盡管如此﹐很多地方建好的風力發電站還是被棄用了﹐造
成了極大的浪費﹐其原因就是電力輸送受到太大的制約。現在的機組發電的
電壓一般為12~24V且不穩定﹐是不能直接並網供用戶使用的﹐因此要通過充
電器整流﹐再對蓄電瓶充電﹐使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能變成化學能。然後用
有保護電路的逆變電源﹐把電瓶裡的化學能轉變成交流220V市電﹐才能保証
穩定使用。
從這個新聞看﹐台灣似乎還沒有風力發電方面的專業人士﹐因為連招標這樣
的事情都還在變來變去的﹐說明標書擬定者心中沒底﹐對設備、價格﹐流程
等沒有準確的認知﹐心中沒底的事情做起來往往就會出狀況。
大陸現在的機組已經完全國產化了﹐而裝機成本依舊很高﹐假設台灣還沒有
做到這點﹐還得依靠外資﹐那麼﹐我隻能呵呵了...
※ 引述《pikakami (拉丁文好難)》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經濟日報
: 2.完整新聞標題:
: 離岸風電發展需要時間 肖想一步到位 是捨本逐末
: 3.完整新聞內文:
: 經濟部對離岸風電發展訂出許多遊戲規則,既要迎合2025年達標的「上意」,又怕電價上
: 漲惹來民怨,還要「國產化」,讓本地供應鏈廠商在風電發展過程中能夠雨露均霑。但政
: 府顯然忽略最重要的關鍵,離岸風電發展「需要時間」,肖想一步到位,只會「捨本逐末
: 」。
: 目前離岸風電政策,最為外商詬病的就是「標準」一變再變;一開始聲稱比照歐洲,對離
: 岸風電,採取「不限量、不限價」的「Feed-inTariff,FIT」即保證收購模式,吸引開發商
: 絡繹於途,提出超過10GW的「爆量」申設量。但因為台電輸電接收站容量嚴重不足,「電
: 網根本就不夠」,經濟部在今年年中釋出風電發電將「強制價格競標」,在外商一片反彈
: 聲浪後,下半年又改口「先遴選再競標」。
: 蔡政府口口聲聲推動再生能源,但這一連串的政策「更改」過程,看得有心投資的外商心
: 驚肉跳,最離譜的是,明明電網就不夠,政府不催台電設電網,卻要中外開發商先來搶電
: 網,還訂出「國產化」須達一定成數的「遴選」標準。但開發商沒有電網承諾,怎敢在本
: 地下訂單,這種「本末倒置」的政策,居然也有官員想的出來?
: 在離岸風電發展已逾20年的歐洲市場,因為產業已成長到一定規模,部分國家風電價格的
: 確已採取「競標」模式,德國在2024年,甚至將出現第一個不須政府補貼的離岸風場。但
: 關鍵是德國政府採取FIT「至少已保證收購10年」,廠商因而能反映早期高額投資成本,同
: 時也是在至少7GW的離岸風電商轉、市場需求擴大後,電價才逐步下降。
: 但台灣和德國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們卻想在此時就「複製貼上」,也要搞「競標」,希望
: 風電開發商用「越低價」競標越好,以向外界表明,蔡政府發展綠能「電價不會上漲」,
: 不知官員有無想過「開發商也可以不要標啊」。
: 一個產業發展,最怕有政府伸手攪局,但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卻偏偏有一個無法挑戰的
: 2025「既定目標」。現在只為了迎合一意孤行的上意,底下官員就像無頭蒼蠅般訂出這些
: 個離譜政策,搞的外商無所適從只是其次,最後若葬送整個產業發展,可能才會讓大家都
: 悔不當初。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2867429
: 5.備註:
: 修幹發電也不能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