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國際青年志工年年遞減 學者:低薪環境學生只想打工
3.完整新聞內文:
2017-12-10 23:54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不只首辦的「青年體驗學習」計畫成效不佳,教育部青年署長年補助學生從事志工或壯遊
等活動,參與人數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學者分析,大環境差,學生都只想「打工」,
根本不想當「志工」。
教育部青年署跟大專校院結合推動的「國際體驗學習計畫」,修課學生必須依據課程主題
或所學專長,提案出國體驗至少兩周。104年有671名學生參與,105年有510人,106年則
412人,人數逐年遞減。
另外,壯遊服務體系「Tour Buddy」服務網的服務志工,由大專院校、高中職召募青年志
工,提供國際青年背包族在地導覽解說及相關諮詢服務,志工人次也是愈少。104年青年
志工高達892人次,105年幾乎對半砍,減少到322人次。
「不少學校反映在校內召募志工愈來愈難」,教育部官員透露,學校觀察到願意自發性從
事志工的學生,已不像以前這麼踴躍。現在學生比較「務實」,除非「結合學分」,才會
想當志工。
政大教育系教授秦夢群表示,現在大學生根本「行無餘力」當志工,因為自己都養不活了
,「沒有付錢給學生,或是沒有服務學分,學生根本不想做志工。」現在學生必須「打工
」,他的導生班學生一半以上都在打工,且不熱衷參加社團,校園裡愈來愈冷清,一下課
就鳥獸散,趕著去打工。
「台灣環境跟十年前差非常多,十年來低薪狀況也沒解決」,秦夢群說,以前的大學生比
較沒有經濟負擔,才願意去做志工。現在因為低薪,家長希望孩子趕快拿到大學學歷,年
輕人也焦慮自己的前途,想多修點學分,趕快完成學業,「先出社會先贏」,考碩博士班
比率也急速下降。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的全球服務實習計畫,學生則擠破頭參加。淡江大學全球政治
經濟學系系主任包正豪表示,系上選派學生到東南亞進行「全球服務實習計畫」(GSIP)
,參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工作。
他說,GSIP採取「飢餓行銷」手法,學生想去,還不一定去得成,且「踢人踢很兇」,只
要有「媽寶」嫌疑或不配合培訓課程,一律踢掉,反讓很多人想來。但包正豪坦言,連
GSIP這樣縝密的安排,包括先期訓練,每年定期訪視等,還是有家長不放心,認為東南亞
很落後很亂、不安全,「我都還要親自去和家長談。」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0/2867347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