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台灣面對經濟奇蹟崩潰的時候到了
台灣長期陷入「悶經濟」、「茫社會」, 上班族抱怨工作永遠做不完、年輕人大嘆物
價、房價都漲唯獨薪水不漲、企業主訴苦投資環境惡化…,但無論誰執政,都拿不出
好解方。而且,就算出口連創新高、股市上萬點,多數老百姓卻無感。
明明政府天天開會找挽救經濟解方、勞工辛勤賣力、企業不斷找出路,但無力感仍如
大霧襲來,昔日自豪的「經濟奇蹟」已成明日黃花,最近學界有最新的聲音:「認真
面對國家可能失敗的時候到了!」
奇蹟的原因 可能是衰退的理由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兩位新世代的學者李宗榮、林宗弘接受本報專訪指出,台灣在九○
年代後,兩兆雙星、民營化、金融改革等等各式各樣政府推動的政策,都以失敗收場
,凸顯國家的角色越來越難。八○年代大家看到經濟奇蹟,但現在看來卻離健康、樂
觀、全民共享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遠,社會變得不再平等、均富,經濟成長動能也不強
,李宗榮形容,這是台灣「未竟的經濟奇蹟」。
台灣人最自豪的「經濟奇蹟」典範已然崩潰,二○○○年後許多人開始自問:「為什
麼會出現最低生育率?為何企業嚴重外移?」過去創造經濟奇蹟的原因,現在卻可能
成為衰退的理由,例如當年實施家庭計畫、鼓勵出口,但放在現在情境都不通。
李宗榮、林宗弘找來廿多位經濟、社會學家合作集結成書「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
灣經濟與社會」,明天發表,希望為國內經濟發展的下一步提供新的「想法」。
你以為台灣還在「青春期」嗎?
你以為台灣還在「青春期」嗎?林宗弘指出,台灣已不處在八○年代完美的情況,經
濟體穩定、成熟了,土地、勞力等生產要素不比從前,「以為只要吃了過期的靈丹妙
藥,經濟就回到成長百分之六至八」,但已是不可能的事。
經濟社會學界對經濟奇蹟典範展開批判,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則解讀,台
灣從前是非知識導向,當年有歷史政治上的特殊結構,美日把技術傳給台灣,造就當
時的發展;但現在都不同了。
梁國源認為,過去政府推石化產業、半導體產業都成功,但兩兆雙星、生技產業發展
不成功,沒有一定水準的產出,時間點不對是很大的因素,也和沒有人才有關,低薪
的問題難辭其咎。
現在應該追求的是「健康老化」
林宗弘等中研院學者建議政府「認清現實」,就像職業球員年紀大就要退役,以台灣
的經濟發展階段,現在應該追求的是「健康老化」,該想的是如何維持未來一、二十
年不要陷入衰退的陷阱。
政府若只依賴過去的藥方,從生產要素出發提供低工資、放任汙染、解決「五缺」問
題等,效果只有一點點。既然經濟發展已經頂到創新的界線上,就不要再回頭依賴過
去的藥方,往後十年、十五年來看,台灣真正的經濟問題還是必須認真面對。
林宗弘等學者建議,政府必須調整體制,重新掌握數據資訊,以避免資源錯置,儘管
這需要花三五年調整,但只要台灣動作快,就會贏過鄰居,因為大家都在比「誰能健
康老化」。
http://bit.ly/2on2T3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