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夏威夷 生物學家發現燈籠鯊新品種
上報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人類至今只開發了不到5%,海洋裡尚有許多人類尚未發掘的秘密,
而通常探索深海世界直到確定出現新品種都非常耗時。近日,生物學家終於將17年前所發
現的一個深海鯊魚品種確認為「燈籠鯊」(Etmopteridae)的新品種,並將其命名為萊利
(Etmopterus lailae)。
萊利燈籠鯊的體重不到一公斤,長度約30公分,是科學家近期所鑑定最獨特的鯊魚物種之
一。
雖然人們可以藉由萊利燈籠鯊巨大的鼻子搭配嬌小的身軀,輕易地將其辨認出來,但是這
個新鯊魚物種最大的特徵是它可以在黑暗中發出微光。
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報導,萊利燈籠鯊屬於發光生物(bioluminescent)的
一種,它的腹部側面會自行發光。
其他獨特的特徵還包括了,萊利燈籠鯊的腹部有著許多斑點記號,以及其鼻子下有一塊區
域是完全沒有鱗片的。
一直為萊利燈籠鯊的品種進行研究的佛州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教
授卡玖拉(Stephen M. Kajiura)表示,萊利燈籠鯊的頭部形狀十分奇怪,並且還擁有腫
大的鼻子。由於在深海環境裡幾乎沒有光線,所以生存在此的生物需要有一個較大的嗅覺
系統(olfactory system)來覓食。
歷經17年 發掘燈籠鯊新品種
根據《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萊利燈籠鯊早在17年前,於夏威
夷西北部海岸的太平洋底下約1000英尺處被發現,之後便一直由卡玖拉教授進行研究。
卡玖拉在接受校園採訪時表示,世界上已知的鯊魚品種大約只有450種,而且發現新物種
的機率非常小。對人類來說,生物的多樣性至今還是未知數,所以能夠在汪洋大海中邂逅
這種小小的、新的鯊魚品種,真的令人十分驚心動魄。
《國家地理頻道》表示,鑑定一個新物種有一定的難度。一開始,研究人員並沒有意識到
他們發現了新品種的鯊魚,直到他們將研究報告刊登在期刊評論時,收到了答复,指稱這
個品種無法被歸類到至今所發現的任何一個燈籠鯊品種裡。
為了辨別它是否真的是一個新品種,卡玖拉與其他來自佛州大西洋大學以及羅德島大學
(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的研究人員,共同對鯊魚的牙齒、椎骨和腸道,進行
了廣泛的研究,並將其有別於其他品種的地方標記起來。最後,他們將這些標記出來的差
異與全球研究機構的標本進行比較後,才確定萊利燈籠鯊是新品種。
深海鯊魚的生物發光現象
萊利燈籠鯊所屬的燈籠鯊魚家族,在鯊魚物種裡擁有最多品種。自2002年至今,已累積38
個品種。燈籠鯊同時也是擁有生物發光現象的深海鯊魚品種之一,亦即它們可以在黑暗中
發出微光。
基本上,生物發光現象只能在海洋脊椎動中發現。目前唯一已知擁有生物發光現象的的陸
地生物是節肢動物,而在海洋世界裡,從微生物至脊椎動物都有發光生物的蹤影。《國家
地理頻道》報導,3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5%的深海生物擁有生物發光現象。
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目前生物學家正以天鵝絨肚燈籠鯊(Etmopterus
spinax)為範例,研究鯊魚的生物發光現象。天鵝絨肚燈籠鯊身上擁有許多細小的發光器
官(photophores)來呈現生物發光現象。這樣的發光現象使得它們可以在深海中進行偽裝
,躲避敵人,同時也可以進行相同物種的交流以及求偶。
以下影片為海底122米中捕捉到的天鵝絨肚燈籠鯊畫面:
另外,生物學家還發現,鯊魚的生物發光現象是藉由兩種物質所控制,即荷爾蒙和神經傳
遞物質(neurotransmitters)。
據克萊斯(Claes)和馬勒菲特(Mallefet)所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生物發光現象通常
會因為兩種荷爾蒙激素所影響,分別是褪黑激素(melatonin)和催乳素(prolactin)。
這些激素以不同的方式運作。褪黑激素啟動的是緩慢增加的持久發光(長達數小時);催
乳素則誘導快速地發光,通常在20分鐘後達到亮度高峰並在約1小時後結束。
這種操作上的差異反映了這些生物發光的不同用途。由褪黑激素引起的發光,將用來偽裝
,而由催乳素誘導的發光,將會用在週期性的行為,例如狩獵和求偶。
只有我覺得長得有點像炭烤魷魚片嗎https://goo.gl/7dkCYP
深海的生物真的大部分都長得很獵奇耶
如果是鬼島人抓到一定只會思考這能不能吃
會不會其實深海裡某處住著類似人的變異種
海底有另一個社會運作著 只是我們還不知道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