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凝視:楊渡》跨年大咖都出走,年輕人看不懂嗎
2018年01月02日 19:42 楊渡
今年跨年晚會,我們在家度過。往年有朋友從北京、上海來觀看台北跨年煙火,今年倒是
冷清了。電視轉播的各地跨年頗有些新樂團、年輕歌手,但我朋友的女兒乾脆不看台灣電
視,自己在房間裡看大陸的跨年轉播。「反正台灣的大咖都去大陸,他們跨年還比較好看
。」
台灣大咖去大陸早在議論中,誰都擋不住。同樣的數目,一邊是台幣,一邊是人民幣,差
了4倍半;大陸跑1場,台灣跑4場,明星要如何選擇?別怪明星,年輕人也一樣如此。這
就是人性。
1990年代,大陸有無數偷渡客來台灣打工,還有女性偷渡客成為「大陸妹」,在底層過著
艱難的生活。那時他們圖的是什麼?就是賺錢,過好一點的生活。現在,大陸經濟崛起,
還有大陸偷渡客嗎?
現在反而變成台灣人去大陸打工。上個世紀90年代,台灣人去大陸是台商,後來是大企業
去大陸投資,以高薪聘請台灣幹部去管理,名為台幹。現在,許多大陸公司開始請台灣人
去工作,名為台勞。而上海一帶已有許多台灣年輕人去做小吃,賣珍珠奶茶、早餐、湯包
等各式台灣小吃。
想一想,20年前的北京、上海、廣州的薪水,年輕人起薪約莫台灣的1/10,而10年前是
1/3。可今天,台灣沒變,而北上廣的起薪已與台灣同一水平。然而再過10年呢?依台灣
20年來的無成長,再想想台灣經濟情勢,你會樂觀嗎?而大陸如果再繼續增長,10年後,
北上廣的起薪是台灣的2倍到3倍,這是非常可能的,那台灣的年輕人會如何選擇?他們難
道不會想去大陸工作,一如現在去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如果他們選擇用腳決定
自己的前途,那台灣能怎麼辦?
我不是想在新年一開頭就唱衰台灣,因為台灣會不會衰,不是靠誰唱出來的,是政策做出
來的,從歌星的跨年表演,可看到一個未來的趨勢。
兩岸交流30年,政治上層雖然時好時壞,但民間的移動最能說明整個變化。起初只是老兵
返鄉探親,後來變成台灣觀光客的大陸熱,後來是台灣中小企業赴大陸投資,不少企業確
也乘著大陸崛起的順風車,因此發了大財。再後來是大陸為吸引更多台商而有各種優惠政
策,台灣大企業因此進入。而影視產業更不用說了,早有各種演唱演出合作在進行。整體
而言,民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是不斷上升的。兩岸民間交流只有往愈深愈廣發展。
但在政治上由於政策的原因,台灣錯失了許多時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改革開放正迫切需要外資之際,我曾為文主張台灣應「立足大陸東
南沿海」,以影響未來大陸,但李登輝採取了「戒急用忍」。後來當大陸呼籲三通之際,
台灣尚可以此換取大陸的政治讓步,但三通不通。再後來是「兩國論」,兩岸陷入僵局,
官方談判斷絕,卻只有民間交流不斷走下去。等到2008年,台灣對於三通的需要比大陸迫
切,就只能拜託大陸,再沒有談判的餘地了。
現在隨著大陸崛起,台灣逐漸處於弱勢,如果說還有一點籌碼,大約也只有兩岸和平協議
。也就是在承認「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換到好一點的長期和平大局,以及對台灣經濟較
有利的經貿條件。若是如此不死不活、不降不走地再拖10年,到時台灣年輕人早已出走,
把自己的前途放眼別處,請問台灣還能如何?
前不久赴北京大學參加一場文化論壇,與大陸學者聊天。談及兩岸武力對峙有升高之勢,
雖頗憂心,但也仍相信中共的理性。其原因即在於:時間在大陸一方,拖得愈長,對大陸
愈有利。中共若對台動武,至少要10~20年來復原經濟與社會活力,而民心還不一定可平
復。但放眼10年之後,大陸經濟比台灣強,台灣年輕人嚮往去大陸工作,那時台灣還有什
麼可談判?
問題不在大陸,而是現在的台灣能有什麼對策?蔡英文政府這種「不戰、不降、不走」的
狀態,再拖下去,只會拖死台灣年輕世代。聰明的歌星都出走了,年輕人會看不懂嗎?
(作者為作家)
覺青表示?
國昌老書表示?
昶左表示?
小英表示?
好希望看看10年後還有沒有那麼多覺青在這邊大放厥詞
還是有能力的都跑到對岸去撈錢
剩下來的都是能力不足 只好自我包裝成愛台的覺青呢??